2)第六十七章(字越少,事儿越大...)_我全校都穿越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门。

  齐国自推行科举制度开始,读书人的目标就是科举考试,期待着鲤鱼跃龙门的那一刻,所以所有人都默认,将读书当做对自己的投资。

  既然是投资,就是需要钱财的。

  且不提其中要用的笔墨纸砚,书本蜡烛,单单是给学院缴纳的相当于学费的束就不是个小数字。

  但是稍微有点银钱的都甘之如饴。

  只要好生进学,哪怕没有办法状元及第,仅仅是得了秀才名头,也是能定时得到钱粮,若是运气好,再往上考一考,便能补些小官了。

  这种传统传承多年,早就形成了惯性思维,没人去想也没人敢想要免除学费,推行孩童的义务教育!

  而王安还是不知道这义务教育是何物,可是光听描述,便觉得一股血直冲脑袋。

  他以前便是因为家中无钱,付不起学费,这才出去做了木匠。

  若是没有这丰禾纸和炭笔,只怕他这辈子就是个木匠了。

  原本以为这样已经是极限,却没想到,现在竟然还能有新的变化!

  于是王安想也没想就用力点头表示支持,但是在这之后,他才问起缘由:“夫子和大人何故下了如此决定?”

  便听莫夫子道:“如今郡内需要用人的地方不少,工厂,仙庙,各行各业,都要人来运作经营,若是想要好好做事,那么读书识字是必要的。”

  对于这点,王安感同身受。

  就在莫夫子开设的学堂里,来读书的大多是成年人,等他们会读书写字之后,自然能找到用处。

  退一万步讲,读书可以明智,多见识一些总要比当文盲来得强。

  而且还有像是马氏汤氏那样的妇人,瞧着柔弱,可是一旦学会了东西,比许多男子也不差的。

  莫夫子接着道:“既然我们的目的不再仅仅是让孩子们科举考试,那么索性就将门槛降低,所有人都有书读,所有人都有学上,让他们早早的学会学通,这样一来,哪怕不走仕途,也能活得很好,郡内想要填补人才空缺也会容易些。”

  庄郡守提笔记了几句,声音里带着喟叹:“若是能推行,用不了几年,我丰禾郡必然会成为齐国典范。”

  莫夫子笑着行了一礼:“大人先见之明,我等愧不能及。”

  王安也跟着行礼,心里则是想着,几年后怎么样不知道,但是,若是此举成行,只怕郡内的百姓都要高兴坏了。

  尤其是贫寒之家,怕是天降喜事。

  而因着快要过年,庄郡守没有急着颁布,而是攒着,等年后再发,现在先行给齐王写了折子。

  既是说明新举措,也是向齐王来证明自己得了的那块牌匾不是白得。

  不过折子里并没有把功劳往自己身上揽,而是尽数归功于仙人。

  一则,据莫夫子所言,这个主意本来就是琅云仙境的仙人说出来的,便是实实在在的仙人点化。

  二则,这也能侧面告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