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5章 取轻_魏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城谷地。

  如此一来,合肥那边迎来的战事就相对少了,而庇护在寿春城后方的淮水两岸,更可以迁徙民屯或士家前来安心屯田积谷了!

  以淮水两岸的肥沃土壤,只要屯田人数充足,出产供应整个淮南各部兵马绰绰有余。

  二者,乃是趁此机会加速士家变革、从民屯募兵的制度,进而慢慢演变成为制衡九品官人制的国策。

  可能是知晓了,前番天子曹叡以不复让校事协助纠察屯田积弊作为让步,让公卿百官们附和士家变革与从民屯募兵举措的事情了吧,夏侯惠在此番上表中,还很详细的向天子解释了他先前上疏时为何节外生枝,添增民屯募兵之事。

  他是想以此为契机,再复秦汉时的军功制度。

  以如今九品官人制的抡才之典,家世也成为了考核的标准之一,这就无法避免出身不高之人的出路被堵塞了。

  当今世风,家世有大致的评判标准。

  如祖上出过三公或者是海内知名之士者,可被划入名门望族;累世两千石、世代簪缨者谓之郡望世家;而家中曾出过两千石但后来落魄了的家族则被称为寒门。

  是的,就算是田亩连于方国、武断乡曲的豪右,在九品官人制中都要被划入下品。

  更莫说是生来卑微的黎庶了。

  而曾经打破世卿制的军功制度,则是要公平得多。

  至少,不管是寒门还是豪右,亦或者是粗鄙的山野之人,只要能博得战功就可以封侯、成为肉食者。

  远的不说,并非高门或世家的夏侯一族,不就是凭借军功起家的嘛

  且阶级一旦固化,矛盾就会变得尖锐,也会诱发进身无门的人忿怒喊出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或是说,魏国推行九品官人制不过十数年,阶级那会那么快就固化了呢?

  但这真不是危言耸听。

  因为如今朝野已然有了“寒门或黎庶仕官不可高于两千石,不然会给自己以及家族带来祸事”的说法了。

  文帝曹丕以九品官人制与士族妥协,让他们为曹魏代汉承天命背书,所以此制度是不可能废除的。

  一旦废除了,曹魏社稷将迎来不可承受之重。

  深知这点的夏侯惠,才想着效仿秦汉时期的军功制度,打算从民屯中募兵、变革士家制度,以他们作为例子向门第不高或出身卑微的人看到另外一条进身之阶。

  不需要依附世家高门,也能光耀门楣的进身之阶。

  且凭借军功晋身入的新勋贵,在执掌权势之余也会打破庙堂权力格局,成为君王赖以制衡士族的新势力。

  至于为何夏侯惠没有直接上疏明言嘛

  试问,如今孰人胆敢公然指摘九品官人制的弊端呢?

  哪怕是天子曹叡都不能!

  《老子》有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故而,夏侯惠便想着看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