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75章 取轻_魏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否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将士家与屯田客作为突破口了。

  一旦能成功,那么寒门、豪右或寻常黎庶必然会争相响应——

  就连与奴隶无异的士家和屯田客都能凭借军功晋身,出身更高才学更全的他们岂不是有机会踏入庙堂之高!?

  也正是因为如此,夏侯惠才颇为激进的谏言当占据皖城谷地。

  也令天子曹叡出于为社稷考虑的原因,更倾向于全据庐江郡,以此当作契机来推动夏侯惠提出来的变革。

  毕竟,比起缓解九品官人制的弊端而言,承担皖城谷地难以守御的风险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只不过,可惜了。

  在蒋济的提醒下,天子最终还是将此事暂时搁浅了。

  陇右之战后,司马懿在上疏请罪时,还附上了对日后雍凉战事的预测。

  而天子曹叡召满宠、刘晔与蒋济私下计议后,皆对司马懿的预测深以为然——下一次蜀兵来犯时,将是魏国代汉以来最艰难的时刻!

  缘由有三。

  其一,乃是魏国对阵蜀兵时,将不复再有兵力优势。

  理由是内耗。

  雍凉之地不管是在前朝,还是对如今的魏国而言,皆是最容易动荡的地区。

  羌胡部落众多之地一直都易动难安,且如今曹真伐蜀不利、司马懿陇右败北极大降低了魏国的威信,也极大助长了羌胡部落以及一些豪右大族的恣睢之心。

  魏国为了在抵御蜀兵之际,不会迎来后方动乱,只得增多兵马部署在各郡县里驻守。

  如远离庙堂的河西走廊,如民众以种羌部落为主的西平郡与金城郡等地。

  如此一来,雍凉可御蜀的兵力自然就减少了。

  其二,则是蜀兵不会重蹈覆辙。

  前几次蜀兵犯雍凉,粮秣难继乃是最大的弊端。

  尤其是前番的陇右之战,明明蜀兵都大破魏军了、已然可以北上天水郡步步为营蚕食陇右了,却因为粮尽不得不放弃大好局势罢兵而归。

  所以,下一次蜀国再兴兵的时候,也必然会先规避这一弊端。

  在蜀兵无有粮秣之忧、双方兵力大致对等的情况下,魏国还能向先前几次一样将蜀兵堵回去吗?

  可能性很小的!

  卤城的三千甲首就证明了,魏国的兵将真不如蜀国强悍。

  再者,蜀吴乃同盟之国!

  前几次蜀吴两国兴兵来犯时,不曾同期动兵过,故而魏国也能从容应对。

  但他们在数次兵伐无果后,还不吸取教训相约同期兴兵北上吗?

  蜀吴二国虽小,但也不乏有识之士。

  他们都明白彼此之间乃唇亡齿寒,更知道如今魏国独大而蜀吴不争即亡的局势!

  其三,那就是北疆将有刀兵起了。

  拥控弦十余万骑、称雄漠南的鲜卑大人轲比能素有一统鲜卑的雄心。

  前番从横跨河套平原来陇右,也是指望着与蜀兵前后夹击攻破魏国雍凉各部,好让魏国不复有干预他兼并其他鲜卑部落的战事,尽早一统鲜卑三部。

  如今,他与蜀国约盟之事已然败露、反迹已显,若是看到魏国兵力被蜀吴二国牵制无暇北顾之时,定会兴兵为害北疆边塞的。而轲比能一旦为害边塞,远在辽东的公孙渊,以他囚禁从父公孙恭夺位自立的心性也必然不会安分的。

  故所谓之,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是也!

  魏虽大,国力也可称雄厚,但面对数千里疆域皆烽火连绵的局势,也是很难应对的。

  且是稍有不慎,便将迎来动荡社稷的大创。

  如此,分出洛阳南北军前去驻守皖城谷地自是不可取了。

  天子曹叡为了即将到来的艰难时刻绸缪,也唯有按捺住心中万般不甘,很是惆怅的两害相权取其轻。

  不过,夏侯惠的私奏并非一无所得。

  因为天子曹叡虽不取他之策,但却有感于他为国裨益之忠直、推心置腹之诚恳,便赋予了更多宠信。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