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三一章 战马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即便是战争期间的折损,国朝如今的马匹储备,也足够支撑到战争结束。三两年的储备量。”

  “另外,高将军自西南调集上万匹滇马,虽然难做战马用,滇马的耐力,用于轨道运输足够!”

  这一点不存在问题,剩下的就是战马了。战马啊······西北、北辽、女真,这都是战马的产出地······

  “四皇子那边如何?”

  “回官家,已经联系过,女真因为前期跟北辽朝廷作战,折损不说,被北辽朝廷征用的战马无数,即便是有,数量也不够满足国朝的战马用度。”

  为这场战事,朝廷是筹备很久了。战马的储备应该是轻松的,只是后期没想到党项、吐蕃等贵族倾向于参战,一下子导致了战马的缺额。

  朝廷既然决定遣党项、吐蕃的番骑进入战场,并负责最后的追击,深入草原作战,这部分战马就不能强行征用了。

  “阿拉伯马······哦,就是波斯战马或者大食战马如何?”

  战马不了解,但是,后世对于马匹的品种大分类,赵曦好像记得有阿拉伯马的说法。

  “波斯?大食?臣以为可行。只是远水难解近渴呀!”

  “着令,凡走西域的商队,携带战马数量超过五十匹者,减免三成税赋,携带战马超过百匹者,减免五成税赋,超过三百匹者,全部税赋免除。”

  “并且,朝廷将以草原战马的市价,收购从西域转运过来的战马。此诏令从即日起,一直到到与北辽战事结束之前均有效。”

  “能不能筹集到战马,就看商贾们的运作能力!”

  任何时代,打战都是在打钱粮。大宋现在不缺钱,甚至说仅仅内苑的钱粮,也足够满足一场大战。

  更何况朝廷谋划这次战争多年了,左右藏库的钱粮,对于一次倾国之战,储备绰绰有余。

  有这样的基础,自然不能出现军备物资的缺额······无非是钱的事。

  “官家,赵掌柜让小的带话,商队已有第一批大食战马抵达秦州,不日将运送至汴梁,交予朝廷使用······”

  赵琴还是前几日就告诉王中正的,让王中正在朝廷商讨战马时,向官家奏报。

  王中正低声向官家奏报,内阁还以为是前线,或者北辽又有什么变化······

  “战马的事,应该能解决。诸公看看这个······”

  这是皇家商社的提货单,只需要在汴梁的轨道车站,见单提货······一千匹大食战马即将抵达汴梁。

  “官家······臣等这就颁布诏令。恐怕国朝的商贾早已等待着这样的诏令了!”

  商人,应该是有相当判断力的人群。

  从国朝掀起对北辽的舆论导向时,明眼人不难看出这是国朝在筹备对辽战争了。再加上党项、吐蕃等贵族私底下的嚷嚷,朝廷又通过了允许党项、吐蕃贵族入军伍参战。

  头脑聪慧者,不难考虑到战马的问题。

  更为关键的是,赵琴如今在国朝商贾中的地位,凡是赵掌柜要做的营生,几乎就没有不赚钱的!

  如今的赵琴,在国朝已经没人记得她是内苑的,只知道她是大宋商圈的头号人物。

  我成了仁宗之子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