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二八章 初步成型的模式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对于地方州府并没有约束力,有没有没有区别。”

  这是富弼第一次对官家的新举措反对。

  在富弼看来,这一次的大朝会,特别是他在做工作报告时,已经能真切的感受到国朝如今巨大的进步。

  来日方长,他都六十多岁了,都感觉能看到国朝的崛起,正值青壮,完全没必要这般着急。

  责任书,有了这样的想法,拖一年又能如何?有五年规划的指导,再加上地方州府一年的实行,来年签订责任书,完全可以有的放矢,没必要这样紧凑,让臣工,甚至让内阁大臣都有了措手不及的感觉了。

  赵曦很不想说这是他突然想起来的,是因为大朝会的气氛,让他想起了曾经,才有了的想法。

  赵曦也觉得有些仓促了。只是考虑到最后一日朝会的空闲,就想着抛出责任书,做一下尝试。

  看来…~能不能说这是取得一点成绩后的沾沾自喜,不思进取?

  “诸位臣工以为如何?”

  连一直支持并极力维护新政的富弼,这时候都退缩了,有了稳妥的想法。赵曦知道,跟地方州府签订责任书的议程,怕是在今年推不开了。

  责任书的签订,是补齐整个年度大朝会的最后一环。未来只要按照这种确定的模式继续,赵曦敢肯定,用不了五年,国朝的各项政务将有一个很大的进步,翻一翻也不是不可能。

  责任书的意义,并不在于形式,而是要给朝臣们一个提示……朝廷的规划不是说着玩的,是需要臣工一年一进度,一年一目标的去完成。

  同时,也是指导地方州府不要急于求成,要将国朝的各项政务稳步推进。

  这不是督促,更是一种计划式的指导。

  在赵曦看来,国朝的施政弊端,最根本的问题是没有朝廷统筹这一最为核心关键的环节。

  不错,国朝是朝廷集权,是君王集权,可在事实上,国朝的政务到了地方,五花八门,乱七八糟,并没有把国朝大一统的优势发挥出来。

  签订责任书,明面上是对地方州府施政的鞭策,背后的含义,赵曦却是想将大一统的制度优势,用这种方式充分发挥。

  一项政策,朝廷在制定以后,在京兆府的实施跟在京东东路都不会完全一样,更别提南北的巨大区别了。

  国朝从来没有过任务指标之类的措施,考评也都是泛泛的内容。

  赵曦也没有想过要一次就把事情做到臻境,只是想传达一种施政的方法论。

  可是…~大朝会所体现出来的成就,让内阁大臣都欣慰了,满足了,担心横生枝节会破坏这样的大好局面。

  “官家,臣以为可行……”

  哦……忘了,忘了还有一个致力于改变的王安石。

  “王卿说说看。”

  赵曦的着语气,已经大体表明了态度。

  “官家,既然国朝的规划是大而化之,责任书也完全可以大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