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52章 大势所趋_我在大唐当侯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遥远的距离,不利于科技大学的发展,所以才联袂上表。

  杜启看完了书信,笑了起来,他直接拿起笔,在书信上提了一个“可”字。

  一个字,表达了杜启的态度。

  迁都一事,是有利于夏国长治久安的。

  而科技大学对夏国来说,如今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所以科技大学搬迁到曲女城来,也是一个极为有利的安排,能促进夏国快速的发展。

  杜启批阅后,便安排人火速送往伊州。

  把消息告诉孙思邈等人。

  科技大学的搬迁,不是一件小事。

  甚至于,这一事情的复杂性,不亚于帝都的搬迁。

  因为科技大学内有诸多的书籍,还有诸多的人员,以及诸多的设备等。

  这些事情的搬迁,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所以杜启让人早早安排下去。

  杜启把事情安排妥当后,心中便期待起来。

  时间流转,转眼到了来年一月。

  数月的时间,会发生很多事情,譬如大唐境内,李世民如今全力发展大唐,大唐的根基愈发夯实,粮食满仓,百姓生活富足。

  而另一方面,大唐却也仍在孜孜以求的联合各方,只不过这一事情的进展,随着杜启覆灭戒日王后,许多国家更不愿意和杜启为敌。

  原本杜启的实力就强横,只是此前杜启一直是在西域,如今杜启所占据的区域,都已经到了天竺。

  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很少有人愿意和杜启为敌,尤其是吐蕃贡嘎,对杜启更是忌惮敬畏,根本不搭理大唐。

  杜启所在的戒日国北部区域,如今已有三处邦国是直接归顺杜启,甚至于上交了兵权,主动请杜启安排人执掌的。

  这些地方,杜启自是直接拿下。

  至于其余一些邦国,已经是发生了连续叛乱,在百姓的呼声中,杜启最终是发兵,扫荡了一个个邦国。

  因为百姓承受了无数的苦难,当杜启抵达时,万人空巷,无数人前往迎接。

  杜启的大军,前所未有的受到欢迎。

  也恰是如此,杜启执掌各地也不曾受到阻拦。

  因为如今发生的事实,证明了唯有杜启,才能给予百姓好的生活,才能让百姓享受到太平安稳的生活。

  这就是主动凑上去,和别人请过去的区别。

  如果杜启是主动发兵攻打这些地方,当地的百姓未必领情,因为你杜启是来攻城掠地的。

  杜启不主动出兵,反倒是静观其变,静静的等待,各地百姓对比后,发现杜启麾下百姓生活更好,所以更是拥戴杜启,不介意杜启是自夏国来的。

  最终目的相同,但影响却大为不同。

  随着各地的归附,整个戒日国的北面各地,不断纳入杜启的掌控中。

  尤其这些地方归属于杜启后,杜启麾下疆土的区域,便快速的串联在一起。

  一个个隶属于杜启的嫡系官员,不断安排下去。

  如今安排的官员,许多人是从夏国来的。

  毕竟已经涉及到迁都,已经有许多夏国的官员先一步抵达,杜启便安排到各地担任刺史。

  不过刺史的人选是杜启的人,但长史、主簿等人,却是给了当地人的机会。

  如此一来,皆大欢喜,更是没有抵触杜启的人。

  随着语言、文字的大范围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讲夏国的话语。

  虽说蹩脚,但能交流。

  百姓可以选择不讲这些话啊,毕竟官府虽说推广夏国的文字、话语,但是都不曾强求的。

  问题是,如今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夏国的文字和语言,所以没办法,百姓只能自发的学习。

  更何况,如今夏国是开设科举的,你想让自己的子嗣学艺,亦或是读书识字以后有出路,那就更只能学习了。

  除此外,涉及到赋税、徭役各方面的,都是需要用到文字、语言等。

  全方面的影响下,即便是许多百姓私下里依旧讲自己的话语,但随着大范围的推广下,这已经是浩浩荡荡的大势。

  虽说有抵触的人,也有跳出来反对的人,但转眼就被怼了回去。

  你要讲当地的话,自己回去讲。

  没有人陪着。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