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九十一章 耋耄_明末工程师李植李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天大地大,火铳最大!旁边的几个士绅哪里还敢摆谱?一个个从椅子上蹦了起来,扑通扑通全跪在了地上。

  韦老大的手铳还没有收起来,已经有一个虎贲军士兵举着步枪走了上去,将装好子弹的枪管对准了县令的脑袋。

  韦老大冷哼了一声,说道:“狗官,我再问你一遍,赋役黄册在哪里?”

  县令已经吓得说不出完整一句话了,满脑子都是那些曾经被虎贲军枪决的封疆大吏们。他结结巴巴地答道:“我交...兵爷...兵爷放心...我交出赋役黄册...”

  县令被虎贲军的步枪指着,不敢乱动,生怕自己一动了就被大兵一枪崩了。他挥手让师爷去取赋役黄册,没多久,几个胥吏就把韦老大要的文件全部抱了出来。

  汤阴县十几万人,那赋役黄册二十几本。

  韦老大举起一本黄册翻了翻,见上面详细记载了各家各户人丁多少,出生年月,应纳赋役。韦老大点了点头,说道:“通过这赋役黄册核对勾稽,士绅的家丁们就没有机会重复排队购买粮食了。”

  ####

  十月初三,将一千六百石粮食全部卖完了,汤阴县的虎贲军连队踏上了归途。

  汤阴县的百姓们一个个追了出来,挤到了连队的营寨外面站着,目送这支造福百姓的兵马离开。

  对于汤阴县的百姓来说,这支虎贲军连队是救命的兵马。

  这支兵马将汤阴县的粮价降下来了。汤阴县城中的市民每日劳劳碌碌赚取一点银子,因此终于吃饱了饭。乡村的百姓本来收成糟糕,但有了虎贲军的平价粮食,他们也能在青黄不接的时候不饿死。

  这支兵马更打掉了横行汤阴县的流贼,让整个汤阴县的秩序渐渐恢复了。农民们可以大胆的出门种田了,商贾们也敢下乡贩卖货物了,汤阴县的物价水平不断下降。

  连队把所有的辎重都打包装上了马车,就要离开了。几个乡老举着井水走了上来,将井水献给了连长韩老头。

  韩老头举起水碗一饮而尽。

  一个眼睛已经看不见东西的乡老又把井水举到韦老大面前,韦老大正色接过井水,喝了个干净。

  这个半瞎的乡老抓着韦老大的手,说道:“这些天韦将军在县城东郊组织平价粮食售卖,把平价粮食全卖给了最穷困的百姓,我们汤阴县的百姓不会忘记韦将军。”

  听到乡老叫自己韦将军,韦老大哈哈大笑,用手拍了拍乡老的肩膀。

  “乡老放心,过几天我们再运粮食来,一定会让汤阴县的秩序再恢复。或许不是我们这个连来汤阴,可能换其他的连队,但是只要是虎贲军的连队,都是一样的!”

  乡老双手抓着韦老大的手,点了点头。

  沉默了几秒,这个乡老突然说道:“我听说从汤阴往东面三百里,到了阳谷县境内,就是山东了。我听说,我听说自从津国公入主山东以后,山东的百姓擀的是白米面,吃的是海里打来的平价海鱼,住的是砖瓦房,穿的是精布衣服。冬有棉被夏有凉席,过得是一日强过一日的小康日子。”

  “我听说山东的百姓有了津国公做主以后,山东再没有响马流贼,山东的士绅豪强再不敢欺辱百姓。我听说,有了津国公,山东的百姓再不怕蝗旱洪水,就算是旱得河水都断流了,也没有饿死一个人。”

  “我们这些饥一顿饱一顿,为了不饿死典当衣服棉被的河南百姓,当真是羡慕啊!”

  听到耋耄乡老的话,后面站着的汤阴县百姓们一个个都哭了起来,他们擦着眼泪,眼巴巴地看着韦老大。

  “麻烦韦将军给津国公说一句,就说我们汤阴县的百姓,当真是期望津国公把辖区扩大到汤阴来,来给我们做主啊。”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