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三章 医国_最终武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情罢了。”

  杀人,只是缓解问题的办法,却不是终结问题的办法。

  虽然刘若水杀了不少人,但始终没有真正的杀红眼,在他心中,依然冷静无比,他自然知道儒家心法无益于国术,那自然要转而求助于医家和道家。

  一直以来,刘若水一直在试图谋求“三家合一”,而现在正是机会。

  这些日子以来,李若水与其说是在治政,倒不如说是在书写一剂药方。

  时间:黄帝纪元4599年

  姓名:中国

  性别:男

  年龄:隐籍现住址已259岁

  原籍:大明帝国

  现隐籍所在:满清帝国

  地址:北纬4°至北纬53°31′,东经73°40′至东经135°5′之间

  职业:东亚文明始创者以及守卫者

  遗传:黄帝、周公、孔子、孟子等血统。

  素质:为上述圣贤后裔之故,素质强健,天资聪颖。

  既往症:幼年时,身体颇为强壮,头脑明晰,意志坚强,品行高尚,身手矫健,创世璀璨之东亚文明,远超西洋文明数百年,中年时,先后遭金鞑、蒙鞑侵入,生灵涂炭,文明沦丧。后洪武帝与诸先烈,不甘为异族之奴役揭竿而起,逐蒙鞑于漠北,明帝国后,接受不完全的治疗,稍见恢复,唯因遭受异族百年蹂躏,慢性中毒达百年之久,不易霍然而愈。后因内疾而虚,满清趁虚而入,夺我九鼎,受两百四十八年愚民政策之毒害,身体日渐衰弱,意志薄弱,品行卑劣,节操低下。

  现症状:道德颓废。人心浇漓,物欲旺盛,精神生活贫瘠,风俗丑陋,迷信深固。顽迷不悟,枉顾卫生,智虑浅薄,不知永久大计,只图眼前小利,擅长内斗、不知团结。有若散沙,堕落怠惰,**、卑屈、怠慢、虚荣、寡廉鲜耻、四肢倦怠、惰气满满、意气消沉,了无生气,麻木不仁。

  主诉:头痛、眩晕、腹内饥饿感。

  最初诊察患者时

  以其头较身大,理应富于思考力,但以二、三常识问题试加询问,其回答却不得要领,可想象患者是个低能儿,头骨虽大,内容空虚,脑随并不充实;闻及稍微深入的哲学、数学、科学及世界大势。便目晕头痛。

  此外,手足硕长发达,这是过度劳动所致。其次诊视腹部。发现腹部纤瘦凹陷,一如久饥之人,腹壁发皱,留有白线,长久半饥摧残下,使原本极为扩张的腹壁急剧缩小。以至于体格羸弱,不堪为用。

  诊断:科技文化之低能儿。

  原因:智识的营养不良。

  经过:慢性疾病。时日颇长。

  预后:因天然素质优良,且有世界第一等优等民族之基础。若能施以适当的疗法,尚可迅速治疗。反之若疗法错误,延时日有病入膏肓死亡之虞。

  疗法:原因疗法,即根本治疗。

  处方:尚缺,只能先将外部病因割除之后,再进行摸索试探。

  当刘若水将这一剂洋洋洒洒近千字的药房书写到白纸上之后,他的内心一片光明。

  因为他知道,他虽然没有治愈中国身上“顽疾”的办法,那他自己身上的“顽疾”却已经彻底的不药而愈。

  小医医人,大医医国。

  当刘若水以医道理论治国的时候,他就彻底的将“医道”融入到了自己的武道之中。

  由于刘若水的武道根基乃是儒学的缘故,他无疑已经将“儒道”和“医道”融为了一体。

  也就是说,在他眼里,杀人并非是一样罪过,而是一样医疗手段,必要的医疗手段。

  因此,程有功尽管踏足化劲,但依然无法在刘若水身上发觉杀气,因为刘若水身上已经没有一丝杀气。

  在他身上,没有杀气,但在他心中,却有一颗杀心,有一把杀刀。

  若非程有功踏足化劲,他恐怕还无法发现,刘若水的心中,还有那么一口刀在。

  毫无疑问,等到日俄战争爆发之后,便是刘若水出刀的之时,等到此刀一出,必然是山河变色,江山易主。

  (今天先一更了,而且自己明天可能会大幅度修改一下,感觉自己写的有点不对劲。)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