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4节 对付日舰的办法_梦回二战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世任何一个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航空母舰会在二战中取代战列舰的海上霸主、海战核心地位,但在张学良眼下所处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各国没有几个人认识到这一点,各大国海军高层绝大多数人都高度迷信战列舰,对航空母舰不屑一顾,造成这个现象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此时的飞机还不太具备威胁、攻击、摧毁军舰的能力。

  飞机想要击沉军舰,要么对军舰扔炸弹,要么对军舰射鱼雷,前者便是“俯冲轰炸机”,后者便是“鱼雷攻击机”。此时的轰炸机都是水平轰炸机,扔炸弹没有准头,飞到哪里上空就把炸弹扔到哪里地上,做不到“精确轰炸”,只有俯冲轰炸机才能做到精确轰炸,既可以精确轰炸陆上目标,也可以精确轰炸海上目标即军舰,但它还没有被研制出来,后来的大名鼎鼎的德国“斯图卡”(ju-87)就是典型的俯冲轰炸机,技术高超的飞行员甚至可以驾驶它把炸弹命中地面上的敌军坦克,至于比坦克大得多的敌军战舰,更加不在话下。

  鱼雷攻击机跟俯冲轰炸机一样,都是军舰的克星,但也还没有被研制出来。

  因为此时的飞机还不太具备威胁、攻击、摧毁军舰的能力,所以,航空母舰此时虽然已经诞生,但它其实不是为了对付敌方军舰而建造出来的。各大国一开始建造水上飞机母舰,后来建造航空母舰,主要目的是“把飞机带到大海上,用飞机进行侦察、警戒、巡逻、搜寻,最多不过用飞机攻击敌方的港口城市”,没有想着“把飞机带到大海上,用飞机击沉敌方的军舰”,因为此时的飞机不太具备这个能力。日本的山本五十六之所以在后来被誉为“二战海上名将”,就是因为他高瞻远瞩地认识到了“航空母舰携带的飞机能在海上击沉敌方军舰”,这确实是十分厉害的先见之明,虽然山本五十六没有完全脱离“巨舰大炮”传统思想的束缚。

  此时的几大海军强国都建造了航空母舰,但只是“造着玩”的,作为战列舰的“点缀”,没有将其视为“未来的海上霸主”,这几个海军强国的高层们绝大多数都坚信战列舰仍然是、一直是海上霸主,继续开足马力地建造着战列舰。比如在日本海军高层内,当山本五十六等极少数的几个远见者提议“把新拨下来的、有限的海军军费用于建造航空母舰,不用于建造已经开始过时的战列舰”时,反对他们的人是这样说的:“开玩笑!飞机怎么可能击沉战舰?”“海战就是海上炮战,这是小孩子都懂的道理,既然要在海上打炮战,自然需要战列舰”“从空中进行攻击是卑鄙无耻的小人行为,依靠战列舰队进行堂堂正正的海上舰队决战才是帝国海军的传统和取胜之道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