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5章 懒官 懒政_大明太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摇头道:“宝钞提举司已经连年加印了,去年宝源局又铸了三千万钱,今年若是再印三百万两,物价又要飞涨,于国无利。”

  虽然明朝没有通货膨胀一词,但其中的意思却是懂的,大肆印钞铸币,物价不飞涨才怪呢。

  陈云甫赶忙将朱标的批示记下,随即继续汇报。

  “第三事,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请示,泰州分司计划新设何垛场盐课司、小海场盐课司,请批三十万两。”

  “准了。”

  “第四事,淮安分司今年行盐十万引(洪武年一引为四百斤),请示是否可以在江西多开几个府来行盐。”

  “准,除武昌府和汉阳府外,增开吉安府和饶州府。”

  “第五事,浙江转运使司请示,可否增榷船钞,目前漕运行船仅收商税,未尝有船钞,如果可以增榷船钞,每年最少可以多征六十万两。”

  朱标想了一阵后摇头:“父皇素来不喜朝廷与商争利,增榷船钞一事还是罢了。”

  对朱标的这个批示陈云甫虽然觉得有些不妥,但终究没说出来,老实记下继续汇报。

  “第六事,颖国公傅友德南征云贵凯旋,户部请示如何奖赏南征大军。”

  “照旧军例来办吧。”朱标想了一阵后说道:“赐每名军士绵布二疋、绵花一斤,通赏宝钞一贯。”

  “第七事,广东都指挥使司推屯卫所,征募壮丁六万,请户部批粮五十万石。”

  “准,从江西官仓调拨。”

  “第八事”

  就这么,陈云甫将一道奏本上几十件事一一汇报,朱标都给出或准或不准的批示,前者亦是记下。

  就这般,连半个时辰都没用,户部的事便全部办结。

  朱标很满意,频频点头。

  “你这种方法很不错。”

  官员写的奏本在说正事之前,往往喜欢写上几千个字的废话,要么是问安要么是说当地出现了什么祥瑞,总之都得先想着如何让朱元璋、朱标开心,最后才话正题。

  因此,朱标往日批复奏事往往需要一天。

  现在陈云甫这种只说事不说废话的干练让朱标很满意。

  正好这时被差去东阁取奏本的几名小太监也赶了回来,朱标就顺势言道:“云甫,你去看吧,把事都记下来,咱们一一批对。”

  “是。”陈云甫起身,而后才想起来还有个茹太素,便说道:“茹部堂还在外候着,说要来问安。”

  “吉祥,把部堂请进来吧。”

  朱标虽然有些累了,但还是强撑着让吉祥去请。

  怎么说也是堂堂一部尚书,来问安等了将近半个时辰,说什么,朱标都要见一面。

  吉祥离开,不多时便把这茹太素带了进来,后者一见到朱标病容憔悴,那就跟死了亲爹一样,嗷了一声就悲戚哽咽起来。

  “太子殿下,您可一定要保重金体啊。”

  这茹太素哭的突然,把正埋头看奏本的陈云甫都吓了一跳,朱标更是没好气的说道:“哭什么哭,孤还没死呢。”

  茹太素虽然收了声,但还是嘴里滔滔不绝的说道。

  “殿下金体乃是我大明国本,为苍生社稷记,还请太子殿下以颐养金体为主,如此才是生民之幸、社稷之福.”

  陈云甫以手遮面,总算明白为什么茹太素会被朱元璋暴打了。

  废话真多。

  可见,所谓懒政都是因为有了茹太素这样的官才出现的。

  没有懒官何来懒政!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