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6章 治国先治官_大明太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史发现当地有上一年的诉官弹劾之案件而杨御史未办的话,那么杨御史就要负这个责。

  不要想着官官相护,哪怕是你们在职期间十年互相遮掩什么都没查出来,换了一批新御史,他们查出来了,你们也跑不掉,这个责任终身制!”

  这一刻,一众御史的脑袋都恨不得埋进地里去。

  汗珠子像下雨一般,不停的砸在地上。

  “第二件事.”

  陈云甫继续往下说,可扫到面前一群头都抬不起来的御史,又是气不打一处来,随意点了一个四十多岁的御史。

  “报上名号来。”

  “下、下官河南监察御史吴凤全。”

  “本官刚才说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你给本官复述一遍。”

  吴凤全狠狠吞了一口口水,哆里哆嗦的说道。

  “都、都御史说、说我们各省、省的监察御史各回地方,还说在京的御、御史们每年要亲临地方实地都察.”

  听到这吴凤全能背出来,陈云甫这才算顺了口心气,冲那尹子钊说道。

  “给每位御史准一道空白奏本和一杆笔。”

  “接下来本官说的事,你们给我全部记下来,不准忘。”

  强调了一番纪律之后,陈云甫才接着自己之前的话头继续往下说。

  “第二件事,从今天开始,本官不管你们之前是跟地方的官员关系好、还是跟京城六部、五寺的官员关系好,通通不好用了。

  本官会向陛下、向太子爷请敕令,自今日始,都察院只许在公务上和刑部、大理寺有联络,除三法司,都察院做的任何事、收到的任何弹劾奏疏、每一起案件的卷宗,都必须由照磨所严加看管,你们拿要登记好,拿到哪、用多久要记清楚,本官会让照磨所去追、去问。

  如果说谁拿的奏疏对不上,地方弹劾的奏疏还没等入文渊阁之前,风就露了出去,谁拿的、谁过的手,一律就地革职查办,本官告诫各位一句,本官撤职不分大小、陛下和太子爷的刀,杀头也不分大小!”

  众人下笔飞快,哪怕已是汗遮了眼,此刻也不敢漏记一个字。

  “第三件事,六科给事中的言官从今天开始,将完全由咱们都察院选调派遣,不再同属六部管辖,这件事,本官会向太子爷请谕。

  日后再往六部、五寺派驻监察官员,不准派一个,派就派三个,别说人手不够,人手不够咱就扩招,那么多刀笔吏,考不出几个懂行的吗。

  六部五寺有任何问题,不允许瞒报更不允许装瞎,另外,本官不管你们之前和哪个朝廷大员关系好、和哪个亲王、国公关系好,你们收到的弹劾奏疏必须要过本官的手,别跟本官玩什么突然袭击,拿到朝会上就开火。

  我都察院,绝不允许做党争的利剑!我都察院,更不是谁谁谁的个人喉舌,谁要敢做这样的事,你今天朝会上弹劾完,本官保证你没法穿着官袍下朝!”

  说完这三件事,陈云甫复又厉喝一声。

  “都听清楚了吗!”

  “下官等谨记于心。”

  众皆起身,簌簌发抖。

  “去吧。”

  陈云甫挥手,却又叫住了左副都御史杨靖。

  “杨御史留一下。”

  后者停住脚步,有些许困惑。

  “都御史有何示下?”

  “坐。”

  这一刻的陈云甫又笑了出来,示意杨靖坐下,言道。

  “刚才本官训事,众皆惊悚不安,独杨御史你兴奋不已,何然?”

  杨靖拱手,激动道。

  “下官自入都察院以来,便觉都察院积病日久,弊政冗政甚多,只是苦于之前詹少保不愿处置,如今碰到都御史您,只觉拨云见日,故而兴奋。”

  “唉。”

  陈云甫叹了口气:“治国先治官,都察院自身若是都不清正,又何谈天下官员清正呢,任重道远,我等都当勉励之啊。”

  治国先治官,新政的第一步,就要从改变都察院的工作作风开始!

  (2/12)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