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十六章 我在日本经历的一次地震_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民众也有很强的防震意识。除了房屋设计和建筑结构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外,各家各户的家具和家用电器摆放也都釆取了固定措施,避免了地震摇晃家具或家用电器跌落砸伤人。和其他发生同样震级的国家相关,日本地震导致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都不是很大。

  在日本三年时间里,我赶上的这次较大地震发生于2018年6月18日。震中位于大阪府北部(度,度)。级,发生于日本东京时间早上7时58分,地震持续时间为两分钟。

  据日本官方6月20日统计,地震造成4人死亡、370多人受伤。

  死亡的4人是由于砖墙倒塌或家具倾倒而遇难。其中一名9岁小学生是在上学途中赶上地震,米高的砖墙砸中遇难。米违反了日本《建筑基准法》米的规定,大阪府高槻市市长为此出面谢罪。地震过后,日本全国以此为戒,对中小学生的上学经路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检查。

  此次地震震级虽然不算很大,但由于震源很浅,已达到顶级地震6弱的程度。

  日本的震度等级从0到7共分为10级(0、1、2、3、4、5弱、5强、6弱、6强、7)。最大规模地震时的最高震度为7,例如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9级大地震。

  震度与震源的深浅以及距离震中的距离相关,震源越深震度越小,距离震中越近震度越大。此次大阪地震的最大震度6弱属于次次顶级震度,可导致家具倾倒、部分建筑倒塌。

  级,但由于震源深度只有13公里,对地表的破坏力并不小,电视台播放的监控显示地表持续剧烈晃动。

  庆幸的是,这次地震没有造成大的建筑物倒塌,地震除了部分建筑物受损、数栋民宅起火等,没有报告一栋房屋倒塌情况,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相对较小。这不得不归功于日本建筑抗震的高标准。

  日本的《建筑基准法》是日本建筑业最权威的法律。《建筑基准法》对建筑物抗震性能要求较高,符合抗震标准的建筑在地震时不易倒塌。日本《建筑基准法》颁布于1950年,之后几经修改,不断严格建筑抗震标准。1981年,日本修订《建筑基准法》,将住宅抗震等级从旧标准抵御震度5左右地震提高到震度6强至震度7地震。此后,日本也多次修订《建筑基准法》,不断细化抗震指标,提高建筑抗震标准,并要求对老旧建筑进行抗震加固。

  日本建筑物所有高楼大厦的底盘都设有抗震装置,当发生地震时底盘会左右摇动以降低地震的摇晃力。有的建筑还给房屋缠上了一层“绷带”,即使支柱被震毁,建筑物也不会倒塌。

  日本2016年4月的熊本地震有较多建筑物倒塌,因为熊本县较长时间没发生大地震,很多抗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