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9章 岚山与***诗碑 中_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0章岚山与诗碑(中)

  看过周总理的诗碑之后,李建英用手机把这个诗碑的全文拍照下来。随后她又把手机递给赵晓波,自己走到诗碑的左边,让赵晓波给她拍照一张与诗碑的合影。

  当李建英摆好姿势后,赵晓波从不同角度接连给她拍照了多张。

  “你看看拍照的是否满意,如果不满意,我给你重拍!”自赵晓波昨天晚上给李建英拍过两张照片之后,今天出来旅游,赵晓波还是第一次给李建英拍照。

  李建英拿过手机翻看了一下照片开心地说:“大哥真会取景,照片拍的这么好!以后多帮我拍几张!”

  “只要你不嫌我手艺差,想在哪里拍照尽管说!”赵晓波爽快地回答。

  说起在日本留学的故事,李建英可以绘声绘色地讲得很生动。因为他看过《世纪风彩》登载过的一篇文章:《青年在日本的留学生活》

  青年时代的曾多方探求救国救民道路。他不仅有过留法经历,在五四运动前夕,他还曾自天津东渡日本学习约1年半时间。

  1917年夏,19岁的在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后,对于前路一时较为迷茫。在当时流行的“留日潮”的影响下,他也积极筹划去日本留学,但由于家境较为困难,无力解决经费问题。让他一时陷入犹豫。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好友于树德给了他很大的帮助。

  于树德,字永滋,1894年出生,早年参加同盟会,投身民主革命。1922年,他曾出席由列宁主持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民族会议,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他曾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少数共产党员之一,1927年后与党失去联系。1949年建国后,他应、邀请,由南方来到北京,后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并兼任全国供销合作社副主任。

  于树德是天津静海人。五四运动前几年,天津的学生运动就开始活跃。当时在南开中学,于树德在天津政法学堂,在共同参与学生运动中,一来二去就熟识了,关系逐渐密切。五四前夕,于树德也打算赴日留学,他的家境稍好,多方筹措了300块大洋的留学费用。恰在于树德临行前,他得到了政法学堂给他的一个公费留学名额。他立刻想到,便十分高兴地跑到南开中学,对说:“翔宇,好消息!学校给了我一个公费留学名额,我自备的300块大洋给你,我们一起去日本吧!”300块大洋在当时算是一笔巨款,犹豫再三,基于赴日本留学、追寻救国救民道路的强烈愿望,他还是高兴地答应了。

  1949年于树德应邀到达北京,在北京饭店见到了,一阵热烈握手之后,乐呵呵地说:“永滋,我还欠你300块大洋的债务呢。要算上利息,这笔债我个人现在也还不起啊。怎么办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