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44章 初到知否_影视从小欢喜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宋,汴京。

  李看着眼前的皇宫自言自语了一句。

  此时李正站在文德殿外等候皇帝的召见呢。

  实话,相比于古代他还是更加喜欢现代,不过既然来了那也没办法。

  这一次系统给他安排的身份是一个西北边关守将,从五品的游击将军,就他这个品级而且还是个边关守将,在这个重文轻武的大宋,按理来是见不到皇帝的。

  系统把他送到大宋来,总不能是看宋朝太弱了经常被周边欺负,让他来帮姓赵的守国门来的吧?

  开玩笑

  所以系统又给他安排了一场大的功劳,直接就让他被宋仁宗赵祯召回汴京受封领赏来了。

  什么功劳?

  当然是大败西夏了。

  西夏兴兵十万来犯对外号称三十万大军,结果被他这个游击将军以区区五千人27打的落花流入,歼敌两万俘虏五以上。

  这特么简直是大宋开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大胜。

  不封个公爵都不过去。

  “不是,他都等了半个时辰了,怎么还不召他进殿?”

  等了半李等的都快烦了。

  文德殿。

  此时已是垂垂老朽的赵祯红光满面的高坐在龙椅上,俯视着殿下的群臣,“诸位,咱们的大功臣已经在殿外侯着了,到底怎么封赏今必须得拿出个章程来了。”

  实话,到现在宋仁宗还有点恍如梦中的感觉。

  感觉这一切太不真实了。

  想想看这些年对西夏的战争

  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四大战役,全部以大宋战败告终,前前后后加起来损兵折将十数万。

  最后没办法之下在庆历四年也就是公元1044年签订了协议:

  李元昊答应取消帝号,而由宋朝册封为夏国主,大宋每年赐予西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另有其他岁时赏赐,合计绢十五万匹、银七万两、茶三万斤

  史称庆历和议。

  的好听是西夏称臣了,但傻子都看得出来这就是大宋花钱买平安。

  就这,西夏还时不时的要来边境掠夺一番呢。

  所以,这一次听西夏兴兵十万来犯,大宋朝野震惊,然后就开始讨论应对方案,结果还没等他们讨论出个应对方案呢。

  李的捷报就来了。

  歼敌两万俘虏五万

  一开始,上到皇帝下到文武百官都不相信,都觉得这份捷报是假的,直到那五万俘虏被押解进京之后,众人才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然后就是普同庆。

  再然后就开始发愁了。

  这么大的功劳该怎么封赏呢?

  闻言,下面的群臣却一片沉默。

  因为李的封赏问题,赵祯跟这些大臣们讨论了也不是一两了,自从俘虏被押解进京的那起就已经开始讨论了。

  直到现在,李人都已经来了。

  还没讨论出个结果。

  主要是功劳太大,而且李又是武将,这帮子文臣们向来都瞧不起那些不知礼数的武夫,自然不想给他太高的封赏。

  但功劳毕竟摆在这里,又不得不赏。

  于是乎干脆不吭声。

  见此,赵祯的脸色有些不太好看了,这帮混账玩意,让你们商量怎么封赏你们不吭声,朕亲自来定你们又特么不同意。

  这帮文官打的什么注意宋仁宗心里一清二楚。

  一开始他封公。

  文官反对。

  然后仁宗退了一步封侯。

  文官们还是不肯答应。

  好,你们不答应,那朕让你们到底该怎么封赏,结果你们又不吭声。

  这明摆着是让他这个皇帝自己一点点的把封赏降低,最后降低到一个文官们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那这帮文官就答应了。

  可文官满意了武将怎么办?

  这么大的功劳如果就封个伯爵岂不是让下武将寒心吗?

  以后谁还给他们赵家卖命?

  指着这帮子只会耍嘴皮子的文官吗?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