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2章 第一百零二章_滑雪后我成了大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简单的平桥,很短,只有三米长,很难在上面做太多技巧,选择这个桥的选手就像是已经放弃在这个街区拿更高的分数。

  在最右侧的道具相对难一点,是一个带着一点梯形设计的风格,上桥处大概有3米长,倾斜度在8°左右,这个部分结束,马上就是一个半米长,倾斜度达到20度的连接部分。如果滑下来,下半截就是角度与上半截完全平行的三米平桥。整体难度比平桥高,又不如彩虹桥,是更多决赛选手喜欢挑战的道具。但这个桥也避开了“墙”。

  于是,就剩下中间的那座桥了。

  正对着墙的正中间,是一截断了的桥,与右侧的桥角度和长度完全一样,但没有连接部分,所以选手需要在挑战这座桥的时候完成一个跳跃的动作,顺利抵达桥尾,就可以挑战那面“墙”了。

  “墙”和桥尾大概有十米的间隔长度,在这段距离里,有一个平滑的向上的弧度,最终堆出一个三米高的跳台,而“墙”就立在跳台的正上方,就像祭坛,“墙”是摆在上面的“鼎”,醒目巍峨,还有些许神圣。

  选手必须飞跃过去,才算是完成了“墙”的挑战。

  在这个过程里,肯定不能有失误,而且一定要保持足够的速度,否则根本冲不上跳台,就更不要说去挑战在那基础上还高出半米的红色“墙”。

  这是一个就算不玩花样儿,都很难的设计。

  明明白白就将优秀的选手,和一般选手区分开来。

  孙毅作为一名优秀的国家队员,国内在这个运动项目上数一数二的高手,他必须,也不得不去挑战这个“墙”。

  不是只有余乐一个人在刷裁判的“难度储备”,作为才兼项不久的孙毅,他也有这个任务。

  孙毅必须选择一个正确的,让裁判满意的方式过墙。

  他笔直朝着中间的桥滑过去,正面雪台上桥。

  好!

  这就是他的正确方式!

  因为在他以前的两名选手,他们直接放弃了这座断桥的前半截,利用侧面的平台直接空降到后半截的桥上。

  这样他们就不用完成桥上跳跃可能的失误。

  桥上经历的距离也就只有三米。

  这正是一种取巧的,最简单的方法。

  孙毅当然不能和其他人一样,他的骄傲也不允许他比那些二流的选手滑的还差,因而从预赛开始,孙毅就理所当然地选择从前半截上桥,完整挑战这个街区,或者说是整个赛场,最难的设计。

  从正门上桥,滑过三米,然后凌空一跳,平稳落在后半截桥上。

  落地。

  桥的部分挑战结束,没有任何技巧,但也没有失误。

  一个不功不过的选择,却让孙毅成功累积了挑战“墙”的速度。

  他“唰”的一声,朝着三米的雪台滑上去,直至冲到最高处,惯性将他抛出一米多高,他翻腾一周,飞过红墙。

  雪花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