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4章 云长疑间赚曹操_重生三国当二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郭嘉智计过人,曾多次算计我等,但有些事却并非他能左右的。曹操疑心甚重,而那荀又在汉室与曹操之间,心思摇摆不定。这回我就用这‘疑间之计’,让曹操对荀心生堤防。以后曹操出征,必会令荀随军参谋,让郭嘉在邺城留守。到时郭嘉之才,定难以尽展也。”

  刘备问道:“二弟且说说,何为‘疑间之计’?”

  “大哥可修密书一封,让荀劝谏曹操,使他不被小人的劝进之言迷惑。然后,在密书送达荀那之前,先叫曹操知道这个消息。以曹操的疑心,必会借这机会试探荀。但曹操只要疑心一起,无论荀用何举措,都是难以消除。自此这主臣二人之间,必生嫌隙也。”

  “好!好!”司马徽大笑道:“云长此计正中这两人的弱点。却教那聪明人,在旁无计可施。只要曹操疑心一起,任凭郭嘉呕心沥血,也无力回天啊。”

  刘备闻之大喜,遂依关羽之言,遣使携密书去见荀。

  曹操知道了这个消息后,果然生出了试探之心,没有阻止那密使去见荀。

  是夜,那使者来到荀府外。他也没有隐瞒,自报家门道:“我奉大司马刘玄德之命,携书来见荀令君。”

  那仆人听后不敢怠慢,赶紧去向荀禀报。

  闻讯后,荀皱眉想到“这刘备不致书主公,何故送到我这里?这又是耍的什么花样?”

  荀自负胸中才学,认为不会让刘备所骗,遂让使者入府相见。待那使者呈上刘备手书,荀拆而视之。其书略曰:

  大司马、车骑将军刘备,致书侍中、守尚书令荀文若。

  昔曹公举于孝廉之士,秉承忠贞之志,谦守进退之节。后值天下大乱,遂兴仁义之兵,匡君辅国,力扶社稷,招揽俊杰,除暴安民。四方赢粮景从者,不可计数。

  今有朝中宵小,蜚短流长,妖言惑众,目无君主,不守臣节。枉猜忠臣心思,不识周公之志,谤以王莽之伪,实乃大逆不道之臣。

  吾素知荀文若乃当世大贤君子,如此不忠不义之事,愿公秉正直谏,如果钳口不言,并非人臣爱君之心也。

  荀见书后,被勾起了心事,一时心神摇摆不定,各种思绪纷乱如麻。

  他心中暗恨“刘备真是可恶!他定是故意用言语相勾,让我方寸尽失,不能为主公设谋。恐怕他又想出了什么计谋,所以先用这信扰乱我的思绪。好叫我不能破他诡计耳。”

  想到这里,荀叱退了使者。

  其后,便将那密信凑在灯火上点燃。他心里不屑的想到“我若依刘备之言劝谏主公,定会互生嫌隙。这点小计谋,也想瞒得住我?”

  看着快要燃尽的密信,荀自以为明了此事,心中不屑的一哼。忽然,荀脸色大变“不好!我中计矣!”

  各种前因后果快速的在他心中串联起来,荀立时把这计谋想了个通透。但是此刻才醒悟,已然太迟了。

  荀感到一阵头晕目眩,四肢酸软,好似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一般。作为曹操的主要谋士,他自然知道一旦被其怀疑,就再也不会有信任可言。虽然曹操疑人也用,但是后果…

  未几,便有密探来到了大将军府。

  曹操屏退左右后,那密探禀报道:“荀文若已经将密书烧毁。”

  “知道了,你退下吧。”

  那密探走后,曹操双目微眯,寻思到“荀文若跟随我多年,都是这句王侯将相,让他以为我有了不臣之心。此事干系重大,却不能让别人知道。”

  想到这里曹操下令,把刚才那个密探,给秘密的处死。之后便把这事深埋在心中。

  但曹操心里明白,以荀的聪明才智,这事一定瞒不住他。

  正是:

  古今君王最多疑,奸雄信人更不易。

  一纸密书入荀府,曹操自此疑心起。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