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三章 执行力_帝国重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学生都还嫌年纪小。真要是让双方平等的交流,恐怕唯一的结果就是感觉受到冒犯的专家教授,将胡文海的理论批驳的一钱不名,甚至犀利的言辞会把从未受过挫折的他骂哭了也说不定。

  胡文海倒是没有这个觉悟,笑着点头道:“其实不仅是和我们的军事专家们交流,我更希望能召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更进一步把我的理论完善起来。”

  “嗯,说不定到时候我可以效仿美国人,成立一个军事理论研究智库之类的。”

  “智库?”林千军好奇的问道:“这是什么组织,美国人的军事理论难道不是军事院校领导研究的?”

  “这个智库啊,有点类似于我们的研究院。”胡文海想了想,解释道:“美国人认为军事理论的进步和科学技术进步密不可分,如果只是军人来研究军事理论,那永远是跟不上技术进步脚步的。所以他们将军事专家和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放在一起,这样这些人互相启发完善,就避免了片面的死板思考方式。”

  胡文海这里悄悄的偷换了概念,当然不可能说欧美智库往往沦落为资本家大企业影响政府政策制定的渠道。单说智库将各学科的专家学者聚集起来的优点,倒也确实是看上去很美。

  果然,林千军摸着下巴想了想,点头道:“不错,美国人的做法确实更好一些。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看问题确实就会更全面。”

  “这样,既然你这里走不开,那我打个电话回去,看看能不能请几个专家到绣城来谈一谈。”

  “啊?”胡文海看着已经站起身找电话的林千军,不由目瞪口呆。

  若非对自己信息化战争的理论确实有信心,胡文海差点有种牛皮吹爆了的感觉。

  这怎么因为自己一番话,林千军就真的要把人召集过来,这也有点太轻率了吧?

  其实说白了,胡文海确实是太小看了林千军和组织上对他的态度。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我正好有这个能力,所以我就这么做了。”。

  用后世的话来说,那就是胡文海拥有非常强的执行力。

  对,就是执行力。

  八十年代,军队为经济建设让路,八五年全年预算不足两百亿人民币。咳咳,也就是说欠了胡文海那二十多亿就相当于当年国防开支的十分之一强了。

  若非国家战略情况确实非买f-14不可,2400万美元一架的雄猫,是万万不可能进入中国的――再过20年连美帝自己都要用不起啦!

  再看看胡文海开发新技术的速度,一个月完成拟真机的开发,一星期完成激光制导技术的集成,动动脑筋就想出了红点瞄准器,蓝色小药丸还不知道他用了多久,反正从来没见他在国内研究过制药方面的技术!

  请问这样的天才,难道他说的话不值得重视吗?

  有钱,有研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