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百九十二章 半年前_帝国重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4也能过去。

  在掌握美航母大致范围之后,完全可以起飞中国的F-14机群对其进行攻击。即使无法突破美舰队的防空网,至少也能回传其具体坐标。与使命必达的东风导弹不同,092携带的巨浪1射程1700公里也不会给航母舰队任何的反应时间,从发射到击中目标肯定咖啡都还没凉呢!

  我们既不称霸、也不扩张,更不谋求势力范围,只不过是想保住家门口这一亩三分地。美国舰队非要送到枪口上来,我们也没有办法不是么?

  转过来说,如果不去看各自的行业,那么如今在中国要说起微距测量的分辨率技术,肯定是非新科研究院电子研究所的这个纳米光栅实验室走在国内的最前列了。

  和一般的测量技术不同,光栅测量拥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因为它并不是去测量长度,而是去测量入射光的波长,然后再量出衍射的角度,就可以得到位移的长度了。

  纳米光栅技术如果能够成熟,绝不仅仅只是能够应用在卫星上。它实际上意味着人类制造精度的提高,能够为整个制造业带来升级换代般的影响。将测量技术突破到纳米级,至少能将中国的工业潜力提升两个量级,达到美国整个八十年代的水平。

  纳米光栅虽然并不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光刻机和间谍卫星似乎也不太有关系,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光刻机的系统,也是光源、镜片、给进、控制这些技术组成的光学仪器。而间谍卫星、呸,农业普查卫星从组成上,同样也是光源、镜片、给进和控制,只不过过程是反过来。光刻机是自己发光照硅片,而间谍卫星是地球发光照自己的CCD。

  这两个系统都绕不开给进和控制,光刻机的分辨率决定了它能加工的精度,间谍卫星的分辨率决定的就更多了。复合CCD技术需要长时曝光,这就要求镜头必须在一个时间段里在一个固定的点上聚焦,然后对多个CCD芯片进行扫描,最后才能得到一张高分辨率的照片。

  在这个过程里,高居500公里地球低地轨道的卫星上面哪怕出现一微米的移动,地球上的焦点恐怕都能跑出一个地级市那么远,扫描出来的照片肯定是没法看的。

  在这套给进和控制系统里,开环系统的精度显然无法满足。然而想要闭环控制,那么就需要一个反馈的过程。这套给进系统究竟移动了多少?究竟还要不要继续给进?普通的测量技术,是无法满足它的需求的。这个时候,只有纳米光栅技术能够让这个闭环系统足够可靠。

  纳米光栅,就相当于眼睛的眼动肌肉里的神经系统。

  1995年的夏天,此时接下来国际上的风云变换才刚刚酝酿,美国人并不知道,岩里政男同样也不知道,桥本龙太郎和金泳三更不知道——

  有这么一群年轻人,不,不只是这么一群人,而是很多很多的年轻人、中年人和老人。在这片土地上正有更多的科研人员被组织起来,为一个胆大包天的计划贡献着自己的才智。

  想要憋着一口气,给强盗们点颜色看看。

  想要等到这一切都实现,突然跳出来,大声的问那些跑到别人家门口的人。

  “怎么样,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