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百一十八章 院长_帝国重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优势,那就是与产业界的结合非常紧密。”

  “我们新科有一些技术等级评级,其效力在国际上与一些大型企业的认证是相同的。比如说新科网络工程师认证与思科网络工程师的认证,欧美很多大企业都是共同认可的。而这个技术评级的认证委员会,每年都会在这所网络工程学院兼职授课。很多专业课的讲师都不是一门心思在学校做学问,而是在企业做工程的技术专家。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就有机会跟讲师接触实际工作的项目,积累工作经验。”

  “有希望向科研方向发展的学生,我们也能安排新科科学院的科研实习岗位。只要能够通过考核并得到科学院研究员的推荐,毕业之后就可以考新科科学院的研究生。网络工程学院虽然是民办三本,但我们的新科科学院却是有十多个一级硕士点和博士点……”

  “嗯,这倒是一个好办法。”

  付志恒摸着下巴,对胡文海提出的这种教育模式有些兴趣。大学里教授的内容有一定的迟滞性,这也是高校教育的顽疾了。往往学生从学校毕业之后,入职企业还要继续接受职前培训,或者在工作中边干边学,很少有毕业就能够直接上手的人才。

  当然,这种教育方式也不可避免有一些弊端。兼职讲师的专业性无法保证,干的好不代表能说的好,自己技术精通也不一定就是教学能手。而且既然是兼职,那就很难用绩效的方式去要求和衡量讲师,总不能因为教的不好,就不让人家本职工作升职加薪吧?这样一来,学校对讲师约束力有限,负不负责任就全凭良心了。

  到时候全班都六十分万岁,你好我好大家好,恐怕才是常见现象。

  付志恒怎么说也当了这么多年领导,对人性也有相当了解,这种教育模式的利弊稍稍思考,就有了把握。

  “产学研结合,这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只是这些学生毕业了之后,能走科研道路的终究是少数,参加工作的问题也要重视啊!一所学院每年毕业生少说也有一千人,这么多学生拿着三本的学历,新科能消化的了吗?把他们放到市场上去,能保证人才的竞争力吗?”

  每年消化一千个大学生,新科其实还真不是做不到。九十年代哪怕自费大学生,那也是大学生,同样也是天之骄子来的!但这些毕业生,还真不能全部都由新科内部消化了,这涉及到胡文海对这所学院的定位。未来新科一系在社会上的普遍影响力、在关键政策走向上的发声渠道。

  到时候毕业生都局限在新科内部,那还谈什么“普遍”了?人家一看,就知道你们内部拿钱发帖,哪还有什么说服力,更不用说保持对政策的持续影响了。

  新科这所信息工程学院,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三本那是民办高校血统问题,就像全服最强玩家开个小号,哪怕是一身神器装备,等级一样也得从一级开始往上升。

  不管未来的新科大学有什么成就,它都得先从一个三本民办学院开始,一步步证明自己、完善自己,培养出足够多的“优秀校友”才行。

  “人才的竞争力吗?”

  胡文海微微一笑,打出了自己手里的王炸:“如果说这所网络工程学院的院长,会是我亲自担任呢?”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