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零八章,南迁_大明16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京营的花名册上的那些士兵,其中也有一半多的都是死魂灵。而作为这一支军队的主管的高起潜对此当然是心知肚明的。然而,在京营吃空饷的,大多都是很有背景的权贵,高起潜自然不愿意为了这么点事情去得罪这些人。所以对此,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了。甚至于他自己也一样在这里面占了便宜。

  如今,李自成说不定哪一天就要大兵压境了,京营的这个问题,可就要暴露出来了。所以高起潜就干脆把这事情全都推到瘟疫上面去了。

  显然,以京营如今的情况,恐怕是难以抵挡李自成的攻击了,要想让京营恢复战斗力,就必须增加人手,要增加人手,就要花钱。而崇祯皇帝如今是真的拿不出钱来了。自从崇祯上台,我大明的财政就出现了两个现象,一个是支出日益增加,一个是财源日渐枯竭。自从打倒了万恶的魏忠贤阉党之后,崇祯皇帝将代表着魏忠贤的恶政的各地的矿监和税监都撤销掉了,于是中央的各种收入急剧下降,甚至发展到出现了某省一年的盐税不过百来两银子的笑话。而同时,小冰河时期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也日趋严重,北方农业普遍歉收,甚至绝收。

  而在另一方面,对建胬的作战不断失败,每一次失败,都需要明朝政府为之花上一大笔钱,在财源不断缩减的条件下,为了维持开支,我大明只得在大灾之年,不但不减少农业税收,反而有所增加,以填补商业税收减少和军事开支猛增带来的大坑。随着商业税收的日益枯竭,军事支出的不断增加,农业税收的征收量越来越大,甚至到了超过土地的全部出产的地步,大批的农民因此抛弃土地,成为流民或者是流寇。这使得整个农业的产出减少了,而镇压流寇又需要更多的军事开支。更多的开支需要更高的税收,更高的税收迫使更多的农民变成流民或者流寇,从而使得税源进一步枯竭,并让军事开支越发高涨。就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崇祯皇帝苦苦的支撑了十多年,但是如今,大明朝的财政终于到了无以为继的地步了。

  “朕没有钱了,朕没有钱了!可是,朕要想个办法,一定要想个办法,朕要救大明呀!”崇祯皇帝喃喃的道。

  崇祯皇帝的办法就是向朝中的高官,还有皇亲国戚们借钱,然而,这些人虽然有钱,却一个个都捂紧了自己的钱袋子,一毛不拔。他们不愿意拿出钱来的原因并不一定真是要钱不要命的吝啬,他们并不一定是认为李自成来了,自己还能保住手里的钱,只不过他们都知道这么几点,第一,自己的钱来路不正,见不得光。这时候,要是谁一口气拿出一大笔前来,皇上当然首先会高兴,接着他自然就会想:“这家伙从什么地方弄了这么多的钱?”然后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