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8章 崇政殿议事_千古英雄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数日后,辰时。

  旭日高照,晴空万里。阳光裂成千万朵金片,洒向大地。

  南雍临安城,巍峨肃穆的皇宫,飞檐斗拱,廊庑俱全,堂、阁、斋、楼、台、轩、观、亭,星罗棋布,光耀夺目。

  宫中正殿,崇政殿,庄严雄壮,一如往昔。

  一个神态威严的老者,身穿黄色龙袍,挺壮如山,端坐于大殿上方的宽大龙椅上。此人正是南雍宁宗皇帝雍扩。

  宁宗皇帝的龙椅,坐北朝南,位于正上方。下方位置站满了文武朝臣,分成两列,左边一列是文臣,右边一列是武将。

  越靠近皇帝的位置官阶越高。左侧带头的叫丞,右侧最前的叫相。左丞右相就是这种站位演化而来。

  余下的文武百官按照自己的品级和部门,从高到低往下面排列。中间留出一条宽敞的通道,便于要进言的官员出列,用于陈述自己的观点。

  宁宗皇帝一脸畅然,朗声道:“此次东瀚完颜璟阔病危,政局不稳,列位爱卿,对此事有何看法,尽可畅所欲言!”

  左边队列中的礼部尚书范鸿章走出队列,站在中间的进言通道,面向宁宗皇帝,躬身作礼道:

  “恭喜陛下,此乃天佑我南雍,现在是千载难逢之机,我们应该乘势北伐,收复中原。”

  宁宗皇帝捋了捋颌下柳须,一脸畅然,微微颔首道:“范爱卿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其他爱卿,有何高见?”

  文臣中走出一位三十多岁的儒雅男子,一袭正三品官服,此人是户部侍郎文俊然,只见他站在中间的进言通道,面向宁宗皇帝,躬身作礼道:“范尚书说言极是,臣附议!”

  文俊然是礼部尚书范鸿章的学生,也是主战派的代表,当然支持老师的意见。

  站在文官前面的丞相顾景修眉头皱了皱,迈步向前,面向宁宗皇帝,躬身作礼道:

  “陛下,女真鞑子向来狡猾,恐防有诈,还是等召回我朝在天庸剑院的留学生,对东瀚政局了解通透之后,再做打算,不要中了敌人的诱敌之计。”

  顾景修作为“主和派”的代表人物,对北伐之事一直持谨慎态度,此时次子顾白羽又在东瀚中都天庸剑院留学。所以这番言论,也算正常发言。

  顾景修发言之后,文官队列中站出三名官员附议。

  宁宗皇帝目光如炬,精芒一闪,看向武官队列,凛然道:“打仗还要倚仗各位将军,各位爱卿有何高见?”

  南雍朝廷一直推行“崇文抑武”的国策,武将们对这“北望神州,收复中原”也是颇有忌讳。

  由于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北伐”一词,毕竟是个敏感话题。

  遥想当年,袁鼎天将军何等神勇,北伐军已经打到了朱仙镇,距离故都汴梁只有几十里距离,被皇帝的十道金牌召回,以莫须有的罪名处决。

  此事历历在目,武将们记忆犹新。

  虽然此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