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_明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辈子只有一个于冕一个儿子,其实与这也大有关系。夫人孩子都在身边,于谦也就将自己长子于冕带在身边教导。

  一行人穿过枯黄的土地。于谦定睛一看,心中猛地一沉。

  这么多天,于谦到处巡视,这一片区域他也穿过好几次了,第一次穿越三角淀的时候,下面的人还劝,说这一条路非常泥泞,不好走。

  只是如果不从三角淀之中穿过,从天津出发向西,就要向北或者向南绕道了。

  于谦这一意孤行,那时候方才是二月初,果然如人所言,虽然已经冒出一条路,但是这一条路,却好像是一道陆梁一般,很多地方还有谁,不过纵马而过,却是无妨的。

  只是他之后,几次路过,却没一次都让人心惊。

  这条路之前是水与芦苇相互交织,后来水退却了,地上来泥泞,再后来,地面都干涸了,连芦苇被蝗虫糟蹋之后,也少了不少。

  而今,于谦更是发现,他之前数次取水的水塘,此刻也变成一片烂泥地了,甚至还能烂泥地之中,看见一些黑漆漆的,被淤泥裹着的尸体。

  于谦知道,这就是一些死去的小动物的尸体。

  于冕也有一些失望,说道:“爹我们去别的地方吧,这里的水不能喝了。”

  于谦点点头,说道:“好。”

  于冕不能理解父亲的心情,扑空两回,终于找到一处,这里的水似乎与往常一样。依旧带着清凉之意,扑了过来,于谦就着水洗把脸,又灌满了竹筒,这才带着人再次上路。

  在傍晚时分,闯过了三角淀。

  在三角淀之中,还没有感觉,只觉得日头有些毒,仅仅是的单纯的热,但是三角淀之前毕竟是湖泊,空气之中还有一些水分的痕迹的。

  但是一离开了三角淀,眼前的一切立即变得尘土飞扬起来。

  连空气之中都带炙热的气息。

  于谦在保定县的驿站安置下来,没有怎么见保定知县,而是带着张经与儿子于冕上了大清河的河堤。

  这大清河河堤,还是新修的。

  于谦看着大清河,叹息一声,说道:“张经,你看,我宣德年间从京师去河南的时候,就路过此地,当时大清河数里之宽,而今只剩下一束流水,这一束流水,还是我与上游力争下来的,百姓目光短浅,不知道多少人想截断大清河。但是上游是大明百姓,下游就不是大明百姓了,上游百姓要活,下游百姓就不要活了。”

  “如果上游百姓遇见洪水则泄于下,遇见旱情这拦水,一丝不留,则一河之百姓,恐为敌国。”

  “大清河在白洋淀与三角淀之间,多方受水、我多次来此,多方调解,今后恐怕也就这里还有一点收成,只是如果今秋七八月间。雨水大作的话,这里也是要害之处,我就在这里镇守了,再往西,就不去了。”

  于谦轻轻一叹,往昔大水最严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