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六章 装甲步兵的进攻_二战之救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刺刀进行冲锋,哪怕面对敌人严阵以待的机枪阵地也必须执行命令。

  但是德国步兵却不会这样做。每一个被应招入伍的德国士兵在参加军队的第一天就会被告知,个人的力量在战场上是微乎其微的。他应该永远跟自己班里的战友待在一起。而班长就是他们的领导。

  团队合作精神已经被深深的刻在了德国陆军国防军士兵的骨子里。德国士兵可以拒绝高级的命令,但是他们绝对不会拒绝他们班长的命令。而往往一个由班为集体组成的战斗团队不管在进攻还是在防守时所发挥的效率都会最高。

  四三年时德国步兵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是围绕着mg-42机枪而制定的,说到mg-42通用机枪,可谓是相当天才的设计。由于一战战败,德国受到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不得制作重机枪。这就像是一根带电的高压线一样一直悬在德国陆军的头上。当然德国陆军受到的限制并不只是这一条,还有许多。但是德国为了发展自己的军事武器很快以自己特有的精明,巧妙的迂回过了条约的限制。德国研究了一种从传统眼光看来,完全不是重机枪的通用机枪,这就是mg系列通用机枪。mg系列最早的机枪是mg-34,是在一九三四年设计完成,由毛瑟兵工厂生产而成。

  这挺通用机枪,若使用两脚架,配备75发弹鼓即可作为轻机枪使用,跟随班排作战。若使用重机枪的三角架,配备300发弹箱,即可作为重机枪使用,成为营连的支援武器。若装上装甲车辆,它又是车载机枪;是盟军步兵的恶梦。其最大特点是不同于马克沁重机枪的采用水冷降温的方式,而是和轻机枪一样采用气冷式,通过频繁的更换枪管来保持射击的连续性。

  俗话说新兵怕大炮,老兵怕机枪。二战中真正死在炮弹中的士兵远远比不上死在机枪子弹上的人多。而德国陆军班用mg-42通用机枪在战场上那连续不断的像撕亚麻布一样的子弹声响,也让盟军士兵体验到了什么叫做恐惧。

  跟mg-34比起来mg-42的造价更加的便宜,而且结构更简单,生产更迅速,在使用时也是相当的可靠、简单。最重要的一点,mg-42的射速也大为增加。如果按下扳机不松手并保持子弹链的连续性,1分钟可以发射1000发子弹以上。

  一千发子弹在战场上横飞是什么场面,恐怕不会有几个人愿意去尝试一下。所以德军一个班就有一挺的mg-42机枪那绝对是不论在进攻还是在防守时都会成为对手的梦魇。

  德军的小部队战术就是环绕着机枪成型,步兵班由机枪组步枪组构成。攻击时由机枪组负责压制敌据点,再由步枪组以跃进接敌,最后用手榴弹歼敌于阵地中。而主要的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