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章139 萦流涨清深-5_帝国的黎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走海道,回泉州老家忘归崖隐居。

  “相爷,码头到了。”邓素睁开眼睛,眸中似雾气氤氲,旋即转为澄澈。

  禁军卫士都留在稍远的地方,轿子停在栈桥前面,一个青衣小帽的仆人提灯笼在前面引路,邓素沿着船板上了乌篷船。甲板上早支起一方乌木小桌,陈东坐在桌边,抬头道:“来了?”伸手请邓素落座,丝毫没有意外,仿佛一直在等着他一样。

  “怎么不能来相送。”邓素叹了口气,坐在陈东对面,伸手拿起杯子。

  细细的上弦月如一张雕弓挂在东山上空,江面上,万籁俱寂,二人对酌了一杯。

  “少阳,一路保重。”邓素放下酒杯,语气一变,“北伐大计,广南出一万精兵如何?”

  “出兵之事,相公自去找知府学正,”陈东哂道,“陈某一介四海散人,若再有置喙的余地,岂不是乱了朝廷的规矩。”他垂眸看着杯中酒,一轮残月在摇晃破碎,徒乱人心。广州大捷,广南路团练与海寇血战数十日,时人咸谓天下团练之精,河南路第一,广南路第二。邓素已经知会广州知府陈公举,希望能够从他从广州参战的团练中选出一支精锐,大张旗鼓北上赴援,为天下州县做个表率。而陈公举前日就以鸽书报与陈东知晓了。

  “明人面前,不打诳语。”邓素正色道,端起酒杯,“这一杯,敬你与元直不计前嫌,以国事为重,剪除了东南海寇,除了北伐的后患。”广州一役,赵行德与陈公举配合得天衣无缝,可谓相托以生死。这样的合作,没有陈东的保证,绝无可能。不过,若陈东矢口否认,邓素自然也不能证明,只是不信,且失望而已。他握着酒杯,只看着陈东。

  陈东沉默片刻,端起端起越瓷杯。

  两杯相碰,“叮——”一声脆响,在寂静中格外清越,酒水微漾,二人皆一饮而尽。

  “我敬,”陈东叹道,他脸色黯然,“为国殉难之英魂。”

  广州之役虽货大捷,广南死难百姓数以万计,理社子弟牺牲在战场上的也数以百计,广州城内,可说家家戴孝,人人服丧,短期难以恢复元气。陈公举报知出兵的要求时,特意言及了这一点。广南实在伤不起了。陈东初看到战死人数时,还以为写错了。这其中许多年轻人,他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和样子,更有他看重的门人死难,令他如断手足,痛彻心肺。

  邓素也沉默了下来,月影照在江心,微风送来江岸上阵阵蝉鸣。

  “北伐之事,我知外间谤议如潮,不过......”酒杯中的月影微微晃动,邓素的目光透着某种坚定,缓缓沉声道,“你也知道,每一天,河北都有无数百姓在契丹人的奴役中死去,如果可能,我宁愿今天就北伐。而且,眼前是大宋中兴,恢复旧疆的唯一机会了。夏国困于西面与罗姆突厥之战,东面就难以大举用兵。我们要收复河北,面对的敌人,只有一个辽国而已。如果这几年不能收拾旧河山,如果等夏国西面事了,那么......”他沉默了半晌,忽然以一种苦涩的声音道,“以河南疮痍之地,两面强敌交侵,我们不但不能收复河北,河南和京东保不保得住,都成问题。江北失守,江南和广南保不保得住,也很难说了。弈棋当争先,否则满盘皆输,北伐,我只能赌上去。”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