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二十六章 河套问题_宣德大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符合这个权力赋予的决定。

  当然以朱瞻基的威望,想要突破这个权力的边界非常的轻松,不过他轻易不会去这么做,这不是为他自己,而是为后世的子孙,他们没有皇帝视野,有些事做出决定容易,再想后悔可就难了。

  朱瞻基很清楚,要想让朱氏子孙不会被后世的革命者送上断头台,那就要提前主动的放弃权力,保持一个权力的边界。这件事只有他能够把规矩立起来,不然等到他的儿子孙子登上皇位再想改变可就难了。

  君臣六人本来是在议出兵西北,没想到谈着谈着话题就引向了大明人口问题,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都有着重要的关联。

  西北如今的空虚,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人口填充,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根本上的改变,只有内地的人口丰裕,有了人口红利,才会有更多的人力支援西北。

  君臣几人饶了一圈又回到了西北问题上,西北问题已经到不解决不行的时候,朱瞻基很想御驾亲征,当年皇爷爷都没有到达的地方,自己真的很想去看一看,这些年他能去的地方实在是太少了。

  说实在的,这场仗几乎没有输的可能,可是当他提出要御驾亲征的想法,唐三任直接否决道:“陛下!区区一个西北,还不值得陛下亲征,朝中有的是能够领兵出征的人选,您还是坐镇京城的好,这西北大漠黄沙,全是骑兵驰骋,一切意外都可能发生。

  陛下若是亲征必然要带领大军出征,这不符合这次出兵的意义,若是带兵太少,没有人能够承担陛下出意外的后果。”

  “朕保证不到前线,就坐镇哈密卫如何?”

  “不行,哈密卫孤城一座,一旦瓦剌反水,后果不堪设想。陛下若是实在想出京散散心,只能最远到东胜卫,背靠榆林边墙,有事随时都能做出反应。”

  朱瞻基知道这是唐三任做出的最大让步,自从唐三任当上首辅之后,自己的行为就受到了很大的约束,两个人在一个微妙的平衡里斗智斗勇。多年的君臣朋友,两个人都知道对方的底线在哪里。

  这种平衡是建立双方足够信任的基础之上,如果首辅不是唐三任,就算是换成周忱都做不到如此的默契。

  双方的博弈更多的是告诉对方皇帝与内阁各自的边界在哪里,给未来的君臣做出表率,二人多次讨论过未来大明的政治格局该如何布局。

  既然是不能到哈密卫前线,能到东胜卫也不错,正好可以带着老婆孩子出去散散心,河套肥美的水草在夏天可是非常美丽。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况且河套还有一个唯一被封到河套的藩王,正好看看晋王一家在河套发展的如何了。

  若是不能承担移民发展的重任,将河套这块膏腴之地完全控制在大明的手中,朱瞻基就该考虑换人来治理了。

  晋王系之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