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六十四章 官吏一体_宣德大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且还要做出钱粮使用的预算,每个地方需要留多少赋税用做地方上下一年的发展,这都需要认真的核实清楚。

  具体怎么编订那是你们户部之事,制作出来后,报于朕审核,朕这里通过之后,就会诏告天下,在邸报上公示,让天下百姓都能清楚的知道,自己每年要交多少赋税。

  以后朝廷内阁与六部的职责是制定制度,每年都要根据当年的情况对制度进行微调,要做到与时俱进。任何的制度都不可能是万年不易之准则。

  制定好的制度要在地方上进行择地进行试验,从中发现问题之后,慢慢去微调。”

  皇帝这话已经是在公然的挑衅祖制,不过却无人敢于反驳。皇帝现在握着群臣最大的把柄,儒学的合法性现在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挑衅,群臣根本就不敢与皇帝直接对抗。

  孔彦缙的一纸檄文让本就不怎么融洽的大明王朝君臣关系,现在更是降到了最低点。皇帝完全可以以孔家大逆不道,将儒学取消,让这几千年的显学从此没落下去,那他们这些徒子徒孙们可就没有了生存之地。

  没有了新鲜血液的不断加入,儒臣早晚都会消亡。这正是文官们普遍担心之事,杨士奇问道:“陛下!若是以新科进士充文吏,衙门里原本就是文吏世家的文吏们将何去何从?”

  “想继续当官的留下,不愿意当官的,可以离开衙门自谋生路。再想欺上瞒下,对百姓横征暴敛,那等待他们的将是朝廷的严惩。

  朕这些年都在思考,为何总说吏滑如油,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朝廷堵住了小吏的上升空间,不论是吏还是官,一旦上升的通道被堵塞,升迁无望之下,除了想方设法捞钱之外,还能干什么?

  尤其是那些一家人几代都在衙门里为吏的家族,更是在地方上盘根错节,对衙门里的一切门道轻车熟路。

  这些人能够想出各种欺压百姓的招数,对官府信誉的破坏力巨大,衙门中这样的小吏将是重点监控的对象。一经发现有问题,绝不容情!

  当然若是他们做得好,升迁的通道是打开的,这些人与新科进士一样的对待。”

  “陛下!臣反对,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到头来只能做个风尘小吏,这是对读书人的羞辱。”杨荣终于忍不住跳出来反对道。

  “臣附议!”

  “臣赞同杨阁老!”

  ……

  有人带头,所有心怀不满的官员纷纷附和赞同杨荣的话。

  朱瞻基冷笑一声道:“朕不需要你们赞同,也从来都没有指望过你们能够赞同。告诉你们那些门生故吏,不愿意就别来参加科举。

  再说以后得科举他们还未必能考的中,从明年起,从县试开始,都要进行分科考试,考试的内容八股文只是期中一科,还要增加明算、历史、地理、天文,格物等科目。

  所有科目的总成绩才是科举最后成绩,现在这种只知四书五经,钱粮账册一窍不通的新科进士,如何能够执掌一方,到了地方上肯定也是被胥吏架空,被当成一尊佛放在衙门做摆设。”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