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一十三章 胡潆_宣德大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排之后,话锋一转问道:“陛下!以后礼部与鸿胪寺可还要负责对外藩的接待与谈判?”

  朱瞻基一听胡潆这话,就知道礼部这是对李擎抢了与瓦剌谈判的差事表达不满,这本来就该是礼部掌总鸿胪寺具体负责。

  不过在外交这一块儿,朱瞻基是绝对不会让步,不是他想揽权不放,而是他实在不放心这些读圣贤书出身的官员,让他们与外藩谈判,把大明的利益都送完了他们还认为自己是在弘扬大国风范。

  “以后礼部的主要职责将会进行调整,暂时朕还没有想好该怎么变动,不过鸿胪寺这个部门以后将改成一个专门接待对外使节的部门,而且以后的接待也是有偿接待,外国使节来我大明当然需要他们自己出钱养活自己,大明没有义务白养着他们。”

  “陛下!这不好吧,我大明天朝上国外藩远来是客,我们作为主人若是不尽一下地主之谊,岂不是让人笑话我大明太小家子气了。”

  “小家子气也比冤大头强,我们这套宗藩体系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我们没有利益可图,长此以往我们还能坚持下去吗?”

  “陛下!有些钱是不能省的,若是外藩都对我大明失望,退出我们的宗藩体系,这就相当于在我们的周边又竖起一个敌人,而朝廷出兵征伐又要花费多少钱粮?”

  “该花的钱一文都不能少,可是不该花的钱一文都不能花,大明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凭什么要白白送人,我们又不是开善堂的,不是朕指责你们,你们就是读圣贤书读傻了,该学会的东西反而没学会。”

  胡潆心头一股怒火就升了起来,皇帝这也太小瞧人了,什么叫做我们读书读傻了,这是在说老夫是书呆子吗?

  “陛下博学多才,不知何以教臣?”

  朱瞻基对老头儿这阴阳怪气的话也不生气,笑着问道:“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老大人可读过这个典故?”

  胡潆当然读过《吕氏春秋》的这个典故,可是这样的典故在如今的儒家体系中绝对是离经叛道,施恩不图报才是如今的道德主流。

  皇帝讲这个典故是什么意思,胡潆大概也能明白,无非就是做事求利本是天经地义,做事不求利必不能持久。

  可是这与外藩朝贡体系有什么关联呢?

  “陛下!圣人所言乃是鼓励百姓行善事,当行善事还能得到好处,世人皆能行善事。可是这与外藩朝贡有何关联?”

  “那你说说,这些外藩为何要向我大明称臣?”

  胡潆张口就想说那是外藩仰慕天朝文教之盛,都想沐浴皇恩!可是这话也就能糊弄糊弄书呆子罢了,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做如此之想。这些藩属国哪一个不是冲着大明的回礼来的,他们朝贡一次得到的好处估计够一个小国花用一年,他们当然愿意称臣纳贡了。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