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六章 谁能絷白驹_梅心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劲高旷而难以相和,如今闻师潇羽一女子之声,乃知技不如人,甚矣!

  余音绕耳,他那如焦枯的脸上也难得地现出了一丝冰冻三尺而一朝溶泄的生气。

  “方才那一刻,你可看到了什么?”余音未尽,铁鹞子问杏娘道。

  “浩浩苍天,不见日月。茫茫沧海,宛然在目。”杏娘答道。

  铁鹞子不置一词,脸上的表情犹言:杏娘的答案早在他意料之中。

  “不过——”接着,杏娘又道,“自洪波涌起,我的眼前却又出现了另一幅画面。鲲鹏展翅,廓然高举。左回右旋,倏阴忽明。历汗漫以夭矫,羾阊阖之峥嵘。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怒无所搏,雄无所争。这——完全就是李太白在《大鹏赋》中所描绘的情形,可这就是我刚才眼前之所见。”

  对于杏娘的这一回答,铁鹞子依旧不置一词,但其脸上的表情却已经道出了他的心底话:杏娘的这一回答在其意料之外。

  他瞥了一眼师潇羽,见其眼神里的迷惑似乎连她也不知道师清峰当时正是读着李白的《大鹏赋》才有此即兴之作。

  “哼,你能学会挂金索和扫花游,看来你的悟性还不错。”尽管杏娘的回答出乎其意料,但铁鹞子的脸色依旧十分冷峭,不肯将心中的赞许之情流露分毫。

  “撼庭秋的第一重乃是根本,前门万壑雷,后庭一叶秋。所以,撼庭秋,于别人,为‘撼’,于己,则为‘秋’。欧阳修的《秋声赋》中说过,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你所学的撼庭秋,大致如此。其后三重之变化,就看你是先秋风而起还是后秋风而起了。这一先一后,看似无差,实则差之千里。你师父让你自己悟,也正是此理。”铁鹞子典璧说这番话的时候,丝毫不避忌周边之人,侃侃而谈,坦然自若。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这第一重,泥而不滓,涅而不渝,心不慌意不乱,所见即所见,所闻即所闻,所见非所见,所闻非所闻。”典璧顿了顿,“其实,首关通了,余则不难。可你久久不悟,显然是你心不在焉。”

  “杂念萦心,尘虑不净,天分再高也是枉然。”典璧一拂袖道,“所以,我也没什么可以指点你的。”

  “前辈一语中的,恰解开了晚辈心中长久以来的一大疑惑。”听闻铁鹞子典璧一针见血的“指点”,杏娘既是感激,又是惭愧。

  瞥眼见杏娘俯下身来欲作礼,铁鹞子立时摆手制止道:“唉,你千万不要谢我!你要是开口谢了我,那我这接下来的话就没法开口了!”那说话的眼神犹似是对这指点之功不仅不以为意,还十分之不屑。

  说完,他还把脸一沉,鼻孔里习惯性地发出一声粗鲁的“哼!”

  “五年时间才学了你师父两套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