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章 工业种子_风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臣势力上升,皇帝实际必须依靠文臣。特别是庆历年间没有平定党项之乱,对皇权影响很大。

  真正的士大夫与皇权共治天下,就是从真宗开始,到这个时代形成的。历史上,此时的皇帝身体不好,文臣禀政,加上后来的皇帝在位时间很短,文臣集团势力大扩张。

  但是,前几年杜中宵在河曲路,对外连战连胜,让有些颓废的皇帝重又看到了希望。如果重新编练禁军,一扫百年来的孱弱,会形成另一种局面。调杜中宵回京城,就是一个磨合的过程。

  想明白了这些,杜中宵就知道,对于西北战事,自己可以提供大的意见,但具体的建议就免了。一涉及到军事布署,人事调动,自己还不是不参与军事为好。

  换句话说,现在杜中宵能做的事情,其实就是改革叶县。其他大臣的心思放在西北,不会用心于叶县,掣肘较少。内部事务,不牵扯军事,皇帝也容易听从。

  改革最重要的是什么?制度当然重要,但最最重要的,却是改革的人。

  睁开眼睛,杜中宵站起身,在书房里来回走了几步。转身道:“去唤罗景来。”

  不一刻,罗景到来,杜中宵道:“你去群牧判官王安石家,就说晚上我请他饮酒。”

  罗景看看窗外,太阳已经快要落下山去了,有些犹豫:“这个时候,是不是有些晚了。”

  杜中宵道:“闲时饮酒,有什么晚的。今夜无事,明天没有早朝,正该一二知己深夜饮酒闲谈。”

  罗景躬身行礼,出了书房,自去找王安石。

  杜中宵重坐回位子,看着桌上的书出神。叶县升格,现在的知监和知县都不是改革的人才。自己应该想办法,派个能够贯彻自己意志,还有改革能力的人,去任知州。如果不是这样,到了最后,叶县的改革可能与自己的愿望背道而驰,得不到好结果。

  还能派谁去呢?韩绛和苏颂的资历再去相当于贬谪,其他人都不合适,只能是王安石了。王安石中进士之后,一直坚持在地方为官,不入朝廷,所以官职升得比较慢。登第十四年,不过做了一任知州,入朝做个群牧判官。再到叶县做一任知州,算是正常升迁。

  而且,王安石与其他官员不同,能够理解自己的想法,也能够落到实际中去。细想一想历史上王安石的改革,大多都是增强中央权力,所谓富国强兵。实事求是地说,许多改革措施不一定合适,也确实增加了百姓负担,特别是中小地主和自耕农的负担。那么多官员反对,并不都是保守派,反对所谓改革派的斗争,很多是从百姓利益出发。

  但是,这个时候,叶县需要的,正是要把治下的工厂管起来,把赋税收上来。钱不会说话,数目却能说明很多问题。如果从工厂收到的赋税,比现在的过税、商税为主的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