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9章 地方矛盾_风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里,我们发现了一处石墨矿。那山并不高大,也不陡峭,矿床外露,极是好采。我想着有了石墨,可以用来制坩埚,炼好钢。却不想那处山坡,有几户人家放了柞蚕,说是自古以来就是他们养蚕的地方,极是难缠。”

  杜中宵叹了口气:“好了,我知道了。等过些日子,这边有了眉目,我亲自去一趟。你们现在处处受阻,无非是地方上的牛鬼蛇神,乘着朝廷设铁监,准备开矿冶铁的机会讹些钱财,不是什么大事。”

  陶十七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地方上的人根本不把他们放在眼里。那一带又处于数县交界处,山高皇帝远,州里县里推托,当然不是他们能够理顺的。几个滑吏勾结了地方大户,就让他们处处受制。

  这种时候,给钱给好处是没用的。补偿再多的钱,也到不了普通百姓的手里,只能是豪强得利。要想打开局面,先把地方上的牛鬼蛇神处理一遍,再对普通百姓合理补偿,才能解决问题。

  就如把石墨矿说成蚕场,十之八九不是放蚕的人主事,而是豪强大户借他们的名义生事。真正老实放蚕收茧的,钱给的够了,还有什么不好说话的。

  苏颂放下手中公文,道:“你们到叶县并没有多少日子,不想做了这么多事。公文条理清楚,事事有根有据,而且数字精确,一看就懂,很是难得。”

  陶十七道:“这不是我写的。当时随着我去的,有一个新招的吏人,名为罗锋。这人虽然年幼,只有十七八岁,学起东西来倒是极快。特别是写公文,是一把好手。现在他是我们一行吏人的头,安排事情井井有条。只是年纪太小,好多老吏不服。”

  杜中宵道:“当初在永城,你随在我身边做事,也不过是这个年纪,哪个不服了?”

  陶十七笑道:“那怎么一样?那时在官人身边,处处有官人做主,主簿县尉也给几分薄面。”

  杜中宵沉吟一会,道:“现在诸事草创,处处都要用人。若是真有能干的,当不次进用。等到我去叶县的时候,你带着罗锋随在我的身边,若是真地能干,自有用他的地方。”

  陶十七喜道:“官人这样说我就好做了。这人随在我的身边,助力不少。只是我官小位卑,不管许给他什么。有官人做主,他也有份前程。”

  新的事业,新的制度,不管是老吏还是新人,都要重新学起。其实不是年轻人学得快,而是老吏的包袱重,很多人放不下架子,拘泥旧制,成了营田务制度建设的绊脚石。杜中宵已经发现,自从自己开始推行新制度,发下册子让官吏学习,很多年轻人冒出头来。年轻人冒头是好事,但由此引起新人旧人的矛盾,进而影响到公事,就不好了。

  既不能打击年轻人的积极性,又不能让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