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章 炒钢_风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铸钱。

  铁制的钱,民间盗铸容易,因为铸造不需要特别的设备。铁钱一旦改为冲制,再想私造就难了。能够对厚钢板进行冲压的设备一是昂贵,一般民户买不起。二是巨大,只要有心查,很难藏匿。

  河东路之所以铜钱铁钱并行,一是因为铜钱不足,再一个与契丹和党项交界,为了防止铜钱流到境外。现在用铁钱,契丹那边就有劣质铁钱走私到宋境,也不知道是民间盗铸,还是官方行为。

  这一带铁钱是有实际需求的,除非用纸币,铜钱是不合适的。

  大通监储存的这几十万斤铁,还是铸造铁钱合适,其他的都可以等到以后做。如果能够制造出精美且难以仿制的铁钱,价值还要超过并州的毛皮市场。

  看了看诸般齐备,杜中宵到了炒钢炉前,对陶十七道:“怎么样了,什么时候可以下料?”

  陶十七飞快地爬上炉口,看了看火焰,高声道:“差不多了!且稍待,我去看一看进料的地方。”

  下了炉子,跑到一边进料口看了看,见炉壁已经彻底干燥,热气逼人,大喜道:“禀官人,这炉子已成了!现在下料,下午就可以炒钢出来!”

  等陶十七回来,杜中宵对一边的唐孔目道:“吩咐下去,凡是定好在这里的工匠,全部都安排的地方去,一切听陶十七指挥!今天第一锅钢,不得出任何差错!”

  唐孔目叉手应诺,转身去吩咐等在一边的匠人,各人到定好的岗位。

  陶十七指挥着人,把准备好的生铁,缓缓放入进料口,进行预热。准备妥当,才到炉子一边,对五个壮汉道:“从现在开始,你们鼓风!每半个时辰,轮换一次!此事至重,不得有丝毫马虎!”

  五人叉手应诺。陶十七又跑到炉顶看火候,忙得不可开交。

  孙承平带了三个儿子,紧紧跟在陶十七身后,生怕看漏了一点。这里炒钢,跟他们自家以前的工艺完全不同,必须要从头学起。这是以后自家的饭碗,半点马虎不得。

  随着鼓风箱送风进炉室,里面的温度骤然升高,火焰的焰气都变了。炉顶的陶十七有些紧张,生怕炉壁砌得不好,造成干裂。好在一切顺利,并没有意外发生,才出了一口气。

  跟着从炉顶下来,孙承平对大儿子道:“大郎,你到那边看鼓风。这种风排,从没见过,没想到风力如此之大!如果没有此利器,这钢就炒不来了。”

  孙大郎应诺,慢慢走到鼓风箱边,盯着风箱看个不停。此时的风箱还是推拉木板,利用扇风的方法向炉膛里送风。杜中宵利用前世记忆,改为了前世通利的活塞式,推拉皆送风,风力大了数倍不止。这一点小小的改进,炉膛里的温度便就升高了很多,也有利于热几通过火道进入一边的熔炼池。

  听着风箱发出的呼啸声,孙大郎心中暗惊,没想到这起眼的物事,有如此大的威力。

  在另一边的杜中宵看见,心中暗暗叹了口气。自己还是疏忽了,忘了在风箱旁边建个火道,对进入炉膛的风进行预热。现在送进炉子的是冷空气,平白降低了温度的积累速度。

  炼钢的关键便就是温度,如果能够超过铁的熔化温度,炼出来的铁就会非常纯净,省了许多锻打的功夫。使用煤炭,加上成熟的风箱,再加上合适的冶炼方法,可以大提高铁的产量和质量。

  自己建的这一处炒钢工地,其实还有许多改进的地方。比如风箱也可以使用水力,应该建更多的火道进行预热,炉型还有改进的空间。不过杜中宵只是临时到这里来,没有必要追求完美。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