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写给自己的复盘与总结_我继承了古老神秘组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时这样做,也的确有一些帮助,比如说,对一卷剧情的掌控感更强,写着有底气,但现在想想,这里的尝试还是非常粗浅的,更倾向于“剧情排布”,和一些好作品提到的结构,不完全是一个东西,那段时间,我心里觉得结构很重要,但并不清楚它到底为啥重要,结构这个东西对小说的意义在哪。

  这个问题,直到我完本,重新审视整本书,并去重新看了大奉和大周(诡秘段位高,看的迷糊),才有了一些感悟。

  结构好,可以令剧情紧凑,一段段剧情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存在暗线串联,就更有看下去,看到结尾的欲望。

  一个单元剧,每一集独立,彼此没啥联系,读者说放下就放下了,不会想着看到结尾。

  而一个结构好的故事,少看一段,可能就看不懂了,像是诡秘就是这样,我去听书,一个走神,回过神来,发现剧情接不上了,看不懂了……只好倒回去重新听,相反的,有些书,跳过了一段,好像也没啥影响,以往我觉得这是“水”的问题,但现在觉得,也是很多剧情间没有内在联系的原因。

  在意识到这点后,我重新审视这本书,发现是存在结构的,但这更像是一种摸索中的,迷迷糊糊,无意识去进行的,最明显的,就是上代掌教一千年前,分成几个队伍,寻找彼岸这条线,它实际上,是完成了不同剧情的内在联系的,主角去东京,御三家是曾经的队伍之一,去长安,迟家祖先曾经追随过上代掌教,去蓉城,剑阁曾经也是寻找彼岸的一员,去欧洲,守夜人也是当年的队伍,去天竺,同样……这些剧情,是有联系的,而美姬与四大凶兽则是三千年前那条线……可虽然有联系,但实际上做的并不好,存在两个严重的问题。

  其一,是整个结构是无意识去做的,等做完了才醒悟,这就导致,剧情安排上出了大问题,我没意识到,这个结构是有用的,过早地将寻找彼岸计划说明白了,就丢失了悬念,这个操作太蠢了,如果我重新来写,肯定不这样设计,会把悬念留着,每找到一些当年的“前辈”,就留一些悬念出来,后面再抖出来,揭晓。这就是没有预先做设计的结果。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了庆余年,这本书我没看,因为怕被风格影响(吐槽,当读者那阵,我特喜欢看的一些书,后来都不敢看了,尤其是文字风格浓郁的作者更不太敢看,怕被带沟里)但在知乎上找了书友总结的大纲,打印出来研究过,范闲走过的故事,经历的剧情,很多都是叶轻眉的暗线,她的足迹,留下的故人与旧事的后续影响,随着剧情推进,范闲一点点挖出来这条暗线,曾经的故事,到后期彻底揭晓,叶轻眉就是连接不同剧情的线,这种才是正确的写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