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76章 巧合_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盛夏六月。

  近一岁没有鼓角争鸣的关中,显得十分安宁。

  不管占据了大半个右扶风的汉军,还是魏国的雍凉各部与雒阳中军,都没相互侵扰爆发冲突,彼此都严令约束士卒们不靠近两军的缓冲地带,就如渭水与泾水汇流处般请浊分明、各自安好。

  但所有人都知道安宁只是短暂的。

  作为死生之敌,汉魏根本没有媾和的可能。

  如今的安宁,不过是在为日后一场决定国运的大战蓄力罢了。

  惟有的不同,是汉军很期待着这一天能早日到来,而同样汲汲复关中的魏军,则是在拖延着时间。

  是的,在拖延时间。

  自汉军遣兵五万有余伐吴,陷在东三郡的战事将近一年后,魏国上下都觉得将汉军驱逐出关中、收复陇东的时机已然成熟了。

  就连没有机会读书的、粗鄙的士卒们都对战事将至隐隐有所悟。

  然而,在关中战事之上有绝对决策权的雍凉都督司马懿,却是觉得时机尚未成熟,且理由并不是要等八月秋粮入库。

  盖因他觉得“魏可全复关中”的机会,似是汉军故意为之。

  没有确凿的理由。

  但每每他打算将关中所有兵力悉数压上的时候,心绪总会泛起不安;隐约之中总是有个声音在提醒着,发起决战的决定是错误的。

  一开始,他还自嘲,以为是此些年对阵逆蜀的败绩太多了,心态亦如先前被腹诽的“畏蜀如虎”了。

  但随着这种心绪不宁多次了,他便觉得自身定是疏忽了什么。

  有了戒心的司马懿,乃是暂且让自身淡了复关中的汲汲营营,且勒令各部将率不得前来请战,将自身当作了“局外人”,将汉军伐吴之战中发生的事情,事无巨细皆反复推敲了好几遍,试图寻出令自己心绪不宁的缘由。

  或许,最了解你的人,永远是你的敌人罢。

  司马懿的谨慎,亦令他发现了两个疑点。

  一者,汉军伐吴的目的令人费解。

  不是说汉军不应该伐吴,而是汉军在南北两线皆占尽优势后,竟没有趁机扩大战果。

  军出,必求利。

  若是说南线在占据交州西部三郡后,为了安抚甫得之地而罢兵,那么北线的汉军在陆逊与朱然部皆败北后,为何没有趁势追击呢?

  比如,沿着荆山南下占据当阳与麦城,便可前后夹击夺下西陵峡;而夺了西陵峡,东去可困江陵城围点打援、跨江南下便可收复荆南各郡!

  如此,恐连遭败绩、丧兵无数的江东君臣皆食不下咽、夜不成寐吧?

  昔襄樊与夷陵战事之仇亦可复了吧?

  且这样的战术,魏国亦无法策应。

  汉军只需将东三郡放弃,扼守住汉中郡的黄金戍围,便可令魏军无法救援江东了。

  毕竟,魏军不可能越过襄阳赶到江陵鏖战。

  但事情竟是如此离奇!

  汉军还真的坐失良机止步不前了!

  司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