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1章 鸡首_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孤悬在北的小城里,他能想到的助力,便唯有即将来犯的南匈奴与鲜卑了。

  倒不是要叛汉入胡。

  而是想着借南匈奴与鲜卑部落族众的首级,让他得以积累功勋,令大汉朝廷觉得居延属国有他在更好!

  抑或者说,只要有了击退胡虏的功绩,他就可以继续留任了。

  比如在朝廷打算将他调离时,他也凭此来恳请继续留任。若朝廷不许,那他就挂印卸甲归家作黎庶。届时,朝廷若不愿担上薄待有功将士的不义之名,自会再度遣人上门来授予与他官职。

  以退为进嘛

  仕途之上惯用的手段,孰人不知呢?

  至于功勋是不是那么容易得到,军司马倒不担忧:彼胡虏者,安能敌我汉家士卒之锐邪?

  再者,先前马岱领西凉铁骑前来居延泽伏击了一番,临归时还召集他们嘱咐,曰:“南匈奴与鲜卑二部受逆魏所驱,必然要进攻城塞。不过,彼等亦不会甘愿为逆魏死力,尔等只需好生扼守城池、坚壁清野,便可安然无忧。”

  军司马那时就上心了。

  既然彼胡虏不愿为魏国死力,那么他不妨大胆一些,领兵外出扼守却敌,将击退胡虏来犯的功绩尽揽在自身上。

  且现实情况,确实有促使他功成的地利之处。

  源于居延长城的年久失修、不复御敌之用,居延属国便在城塞前约莫三十里外修筑了一前哨烽燧(戍围),作漠北游牧部落入寇的敌情示警之用。

  那前哨烽燧乃依山而筑在半山腰上,可容两百将士戍守。

  地势不似其他地方的矮丘般战马可径直驰骋而上,居高临下的地势使守御十分容易。更难得的,乃是因临近弱水东支流的干系,即使修筑在半山腰上,但烽燧内的几口井的水源四季都不枯萎。

  军司马觉得,如果他从自身麾下挑选出两百精锐前去驻守,以胡虏弱于攻坚的先天劣势且不愿死伤太众的心态,断然不会被攻破!

  只要不被攻破,日后胡虏罢兵归去,御敌的首功便是他囊中之物了!

  他所思所求亦是尽可施展矣。

  是故,在众人一并商讨守御绸缪的军议时,他便提出亲自去扼守前哨烽燧的打算。

  意料之中,他的提议遭到了皇甫隆、李球与傅佥三人异口同声的反对。

  因为那前哨烽燧是要放弃了的。

  缘由亦显而易见:前哨烽燧的战略意义不复。

  一者,乃南匈奴右部与拓跋鲜卑部已然入居延泽了,何须还警戒敌情?

  另一则是如今朝廷暂无力扩建骑兵,未来数年内都是守御为主,不会有长驱直捣黄龙的战事调度。如此,与其额外耗费物资去维护着那前哨烽燧,还不如以居延城池扼守之地。

  但军司马的理由亦很充分。

  他久居此地,深知游牧部落的习性。

  如常在战马膘肥的秋冬时节用兵,而在春夏牛羊马匹急需补充冬季掉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