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章 这才叫官二代_袁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顶级的规格来对待,更别提传承孟氏易的汝南袁氏,高高在上的姿态更不可能让他们做出让外人耻笑,族人谴责的行为。

  张辅虽不清楚袁绍的过去,但他对于汝南袁氏的名声,自然是知晓许多,更别提当朝达官显贵许多都是袁氏门生故吏。

  经袁绍的一阵提点,如醍醐灌顶,文学素养虽未登堂入室,但也算是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一时间,他竟不知道该怎么报答袁绍的赠经之恩。

  至于随后而来的天降大礼,他更是不知道该如何回报了。

  袁绍直接送给他一个新手官场大礼包。

  他本想通过杂途的方式,再招其入县衙谋得一官半职,奈何濮阳县人口仅有万户,虽说相较其他郡县而言,已然算是人口大县,但距离汉朝察举制的制度而言,仍是天差地别。

  汉朝主要有三种选拔官员的手段制度。

  察举。

  征辟。

  以及杂途。

  袁绍写了封信,寄回了家。

  很快,老家来信了。

  信的内容很简单。

  大致意思便是你老子今年的举孝廉机会已经出让了,给了隔壁刺史家的七大姑八大姨的二舅外甥,现在暂时没机会帮你完成这个任务了。

  不过,你可以拿着我给伱写的另一封信,送到兖州刺史的府邸,这一任兖州刺史曾经在我袁氏门下学过经学,就连如今能够成为一方刺史,我袁家也是出了不少力。

  现在,是到了他们这些门生故吏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袁绍看完,信中老爷子虽然没有明说,但那话里话外透漏出的倨傲溢于言表。

  毕竟。

  四世三公的袁氏,闻名海内外,哪怕是一些久居深山的隐士大儒也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如今距离掀起第一场破坏汉室根基的黄巾起义虽然还有十余年的时间,但经过桓帝的第一次党锢之祸,大汉王朝如风雨漂泊的无根浮萍,摇摇欲坠。

  在这场大肆打击士大夫,名士的状况下,汝南袁氏高坐梁上,任凭眼前的动乱横扫着朝堂格局。

  党锢之祸使得士大夫们的地位直线下降,宦官专权的现象愈发严重。

  虽然这场政治上的战争由宦官们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民间风评却是一边倒的形式。

  前有李膺慷慨入狱,后有将门之后皇甫规以未曾入党人名单为耻,上书桓帝请求连坐。

  民间更是多有流传桓帝昏庸无能,宦官专权,如此种种消息传遍大江南北。

  在这种情形下,处身世外的各郡大族便成了那些惶恐的宦官们争相拉拢的对象。

  其中,尤以此时的世间第一大族,四世三公的袁氏首当其冲。

  于是,在一系列的背后运作下,袁氏的地位水涨船高,本就是顶级豪族的袁氏此时达到巅峰。

  年满二十的袁绍刚入冠礼,表了字,便被朝廷以举孝廉的形式匆匆忙忙的走马上任,先是入朝为郎官,后升任濮阳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