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卷阅读5_明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音,音质本身也极为出色。

  但对于徐祈清来说,更为特殊的一点是,这个声音……有些熟悉。

  徐祈清主修的是设计,很早的时候,他就以此为趣。从初中起,学校大型活动的海报以及所在社团的标志就是徐祈清负责的,到了高中,他已经开始尝试着接一些有偿或者无偿的工作来练习。

  除了平面设计之外,徐祈清也尝试着接触了视频和音频的制作。对于他来说,声音的修饰与剪辑显然比其他形式更容易受自己的喜好所影响。在做海报时,就算要求再苛刻古板,他也可以假装在做作业一样去合理地说服自己,画风不同可以忍受。但制作音频时遇到不喜的音色,他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克服消极的情绪,剥离出自我的代入。

  同样,遇到好感度高的声音时,徐祈清也会觉得那些起伏的频率和波段更加可爱。

  不过,极端的情况总是少数,喜好和不喜的音色同样少有。高考完之后,徐祈清曾经翻过很多免费或付费的音库,既为寻找素材,也是自己的消遣。在数量庞大的自然声和人工声音中,让他格外留意的声音并不算太多。

  而令徐祈清第一次抛开好感度的丈量方法,直白地产生了“喜欢”情绪的声音,却是一段法语的视频旁白。

  那个声音,徐祈清已经无法用自己一贯的辨别方式去描述,他甚至找不到合适的喻体去形容比照,唯一仅剩的只有一种感觉——

  它,怎么能,这么好听??

  起承的方式,吐字的节奏,停顿的分寸,平时这类细节有一项相符就足以刷高他的好感度,但是在这个声音中,这些完美契合他喜好的细节已经无足轻重了,因为这个音色,实在是,实在是太好听了……

  徐祈清把外放换成耳机,听了一句后直接抱着平板,默默地扑进床铺打了一个滚。

  ……(>▽<

  视频是徐祈清在搜集学校资料是找到的一个商学院的宣传短片,时长一分五十四秒,等他把视频下载好分出音轨,就只剩了一分十三秒的纯音频。徐祈清把音段导入手机里,一直到飞往法国的航班上,他还在用蓝牙耳机听这一段。

  以前在做平面和排版时,他习惯于听一些雨声之类的自然音,之后他再需要戴耳机时,就习惯将这段标记为“a”的声音调出作为背景声。反正他的电子设备,都默认设为名称排序。

  这段声频,就是他在准备出国和大学入学后听了四年半的声音。除此以外,徐祈清再找不出更符合那个有关「习惯」问题的答案了。

  穆衍的声音和a先生的音色有三分相似。但徐祈清非常肯定,它们并不属于同一个人。

  徐祈清一直认为a先生是个法国人,选择u大时,这个因素也是有加分的。但遇到穆衍,倒是让他对这个想法产生了动摇。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