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3章 春雨里的隐忧_明末亲军锦衣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给兴奋中的洪承畴泼冷水:“还是坐下来吧。这场春雨不会下得太久。即便是下透了,也不能改变未来大旱的结局。你还是做好抗旱的准备吧。”

  洪承畴勉强的坐回了座位,但眼睛还是盯着外面的雨:“不管怎么说,这一场难得的春雨,能起到巨大的安定人心的作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你不要将事情想得太过完美。即便这一场春雨过后,再来一场,也不能改变整个西北已经混乱起来的局面。以王自用为盟主的流寇三十六营的杆子,绝对不会因为这场雨,就立刻散伙回家。而其中的闯王高迎祥,闯将李自成,还有八大王张献忠,不沾泥张存孟都是死硬分子。尤其那个李自成不但骁勇善战,更是足智多谋,善于笼络人心,屡败屡战,成了打不死的小强。将来这个人是逼天灾更大的祸患啊。”

  赵兴提起了这个沉重的话题,当时洪承畴那激动兴奋的心,转眼就冷了。

  “都是山西官员无能,耿如起做孽,杨鹤留下的祸患啊。”洪承畴这么说,并不是推卸责任,而是事实的确如此。

  在历史上,明末的农民战争,应该是从天启7年,澄城王二杀官造反算起的。

  当时因为天灾人祸,延安,榆林地区三年滴雨未下,赤地千里,而官府依旧催逼课税,最终王二登高一呼:“与其被官府逼死,不如揭竿而死,谁敢跟我杀官夺粮?”

  结果上万人响应,杀了当地的县令。

  在这个年代,原则上流寇杆子遍地,但是只要你不杀官夺城,官府就当你是空气。甚至禁止各府县报告“变乱”的消息。

  崇祯初年任陕西巡抚的胡廷宴,每逢州县以“盗贼”事上报,就不问情由地把来人打一顿板子,说道:“此饥氓也,掠至明春后自定耳。”

  然而,这次王二杀官夺城了,纸是包不住火的,流寇的声势一天比一天高涨,地方官再也无法掩盖了,只好硬着头皮向朝廷报告。

  兵部奉旨查核时,地方官又互相推诿。陕西巡抚胡廷宴,说是延绥巡抚岳和声管辖的边兵作乱,岳和声又说是陕西内地的饥民为“盗”。陕西巡按御史吴焕在疏中则各打五十大板,说:“盗发于白水之七月,则边贼少而土贼多。今年报盗皆骑锐,动至七八千人。则两抚之推诿隐讳,实酿之也。”这事儿就这么压下了,但这时陕北的农民大起义已经初具规模了。

  而后来的耿如起更绝,他对农民起义,采取的是饥饿疗法。严防黄河沿线,不让流寇渡河侵入山西,然后断绝山西向陕西地区卖粮,准备饿死那些流寇杆子。

  结果流寇没饿死,反倒让陕西的流民百姓大面积饿死。眼睁睁的饿死怎么办?简单啊,咱们也上山做杆子,加入农民军。

  崇祯二年二月,三边总督武之望病死,左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