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9章 流放囚犯去天竺_吾父朱高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79章流放囚犯去天竺

  “囚犯?你又打什么主意?”

  朱棣闻言一愣,不明白朱瞻壑的意思。

  “皇爷爷,据我所知,光是京城各个监牢之中,就关押着几千名囚犯,以此估计,全国各地的监牢加起来,估计最少也有数万人。”

  当然这个数万人只是朱瞻壑估算的,毕竟北京是京城,各地的一些重犯要送到京城审问关押,因此囚犯的人数最多。

  “这么多的囚犯关押在监牢里,不但需要人手看管,而且还要管吃管住,万一犯人逃跑了,更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抓捕,所以实在是一件费时费力,却又不讨好的事。”

  朱瞻壑再次笑嘻嘻的说道。

  “你到底想说什么,别绕弯子!”

  朱棣瞪了朱瞻壑一眼,呵斥道。

  “我是想说,既然这些囚犯关起来消耗巨大,还不如直接将他们发配到天竺去,这样朝廷省了一大笔开支,我爹那边又多了些人手!”

  朱瞻壑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道。

  后世的澳大利亚怎么来?不就是英国流放犯人的大监牢吗。所以朱瞻壑打算直接效仿,将大明的囚犯先送到天竺去。

  当然也不能什么囚犯都要,那些杀人如麻的死刑犯,还是直接处死就行了,剩下的一些罪行较轻,危险性比较小的囚犯,完全可以送到天竺再改造一下。

  “把囚犯送到天竺!你爹能同意吗?”

  朱棣听后先是震惊,随后又不解的问道。

  这个时代可没什么给犯人一个改过机会的说法,罪犯就是罪犯,哪怕犯的不是死罪,出来后依然受人歧视。

  所以在朱棣看来,把罪犯送到天竺去,恐怕只会给朱高煦添乱,毕竟一群犯人聚在一块,天知道会搞出什么事情来?

  “皇爷爷,罪犯也是人,虽然曾经犯错,但并非没有改过的机会,比如宋朝的犯人大都充军,大名鼎鼎的狄青,就是犯人出身,类似的还有很多,所以我觉得可以给那些犯人一个改过的机会。”

  朱瞻壑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这才又道:“至于我爹那里,现在天竺新附,统治并不稳定,正需要汉人前去定居,但一般人恐怕也不愿意冒险前去,所以让犯人先去天竺打个基础,也算是让他们为天竺做点贡献了!”

  其实让犯人去天竺,也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直接移民,就算朱棣同意下旨迁移,可百姓们肯定不愿意,毕竟人家在大明生活的好好的,忽然要强行将他们迁到天竺去,这谁会愿意?

  其实这种事大明干过,比如朱元璋称帝后,因为北方战乱之后,导致人烟稀少,大片的良田抛荒,于是朱元璋就发动数次大移民,史称“明初大移民”,甚至直到朱棣继位时,这种移民还在继续。

  整个明初大移民,据说迁移人口达到百万之巨,波及大半个中国,但在迁移的过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