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3章 捷报频传_吾父朱高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得到通过。

  但就算是这样,东征这件事还是被不少大臣在背后非议,特别是许多人打着朱元璋的旗号,说他当初将日本列为不征之国,现在大明擅自远征,有违太祖皇帝的祖训。

  哪怕现在东征东大胜的消息传回来,依然让许多固执的大臣看不顺眼,于是纷纷上书,请求朱棣撤回东征军,毕竟日本是大明的属国,无缘无故攻打属国,有违大明的仁义之风。

  对于这些顽固的大臣,朱棣的反应也十分直接,把这些人全都叫到武英殿,然后劈头盖脸一顿臭骂。

  其实这也不奇怪,如果军队在外面打了败仗,皇帝要求撤军也就罢了,可现在东征军打了胜仗,而且一路势如破竹,眼看就在拿下九州,身为皇帝如果在这时候下旨撤军,这和连下十二道金牌,让岳飞撤军的赵构有什么区别?

  几天之后,又一道捷报送到京城,朱瞻壑再次上报,张辅指挥大军在九州大败倭军的主力,并且攻占了大片的领土。

  经此一役,九州再也没有能够与他们正面对抗的力量,攻占整个九州也只是时间问题,因此朱瞻壑在报捷的同时,还请求朱棣选派一些官员,好正式接管九州岛。

  接到这份捷报后,朱棣也兴奋的将捷报张贴出去,让所有人都知道东征军的功绩。

  紧接着朱棣下旨,让成国公朱勇率队,加上一些调往九州的官吏,派往九州犒赏三军,这也代表了朱棣对东征的态度,直到此时,朝中才没有人敢再对东征一事发表异议。

  也就在朱勇他们离开北京城的同时,远在平户岛的朱瞻壑,也同样离开了平户城,第一次登上了九州岛的土地。

  之前为了朱瞻壑的安全考虑,张辅让他留在平户岛坐镇,毕竟这里远离战场,又属于明军的大后方,肯定比战场上安全的多。

  不过现在张辅他们在九州攻城掠地,一路横扫各路大名,菊池氏的投靠,更让许多贵族纷纷转投大明。

  在这种情况下,九州各地也逐渐的安定下来,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些被打下来的地盘,缺少官员去治理,所以现在只能暂时由那些投靠的倭国贵族代管。

  但这只是临时的,绝不是长久之计,否则日后让这些倭国贵族掌握了地方大权,说不定会反过来要赶明人离开九州了。

  现在整个九州,也只剩下被大内氏占据的丰前国,以及大友氏盘踞的丰后国的一小部分领土,还没有被大明攻占。

  对于大内氏,张辅其实是刻意没有攻打,因为自从当年大内义弘起兵反叛幕府,结果失败战死之后,大内氏就一直受到幕府的打压,甚至失去了两个封国。

  所以朱瞻壑和张辅都认为,大内氏是个可以争取的对象,如果他们愿意投靠大明,那么日后大明与足利幕府之间,就有了大内氏这个缓冲区。

  而且自从大明进攻九州以来,大内氏也一直没有派兵参与抵御明军的行动。

  所以朱瞻壑在前段时间,已经派人前往大内氏与他们接触,只是暂时还没有得到回应。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