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一章 黄尊使出炉_我真不是朱三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哪怕是个人,也是要有理想的。否则,和咸鱼有什么两样?

  就如袁宗第所说,反清复明是口号,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号召。但皇帝都没了,又复的哪门子“明”?

  “夔东各家武装,始终不能统一号令,合力对敌,这是最大的弊端和弱点。如果不是形势所迫,联合进攻巫山,也是难以团结。”

  袁宗第停下脚步,期盼殷殷地望着黄立,诚挚无比的说道:“黄先生,请容许我姑且如此冒犯地称呼您。”

  “皖国公、益国公、临国公,还有某家,如枯苗盼雨,都希望您能挺身而出,树起正统大旗,重新燃起各家将士们,乃至全天下有志复明的仁人志士的振奋之心。”

  黄立苦笑起来,无奈地再次重申,“我真不是宗室,不姓朱,更不是什么朱三太子。”

  袁宗第神情不变,依然凝视着黄立,有如那痴痴的……

  李来亨在旁助攻,缓缓说道:“如果黄先生还有什么疑虑,尽可明言。我等可对天明誓,至死效命,绝无二心。”

  停顿了一下,他又郑重地保证道:“而且,即便战败,我等也必然提前安排,尽全力保您退而无虞。”

  黄立直挠头,话说到这份儿上,他的否认三连再次被人无视了。之前对李来亨的解释,显然也没被相信。星星

  如果是之前,冒充朱三太子肯定是黄立不能答应的,那等于绝了他的后路。

  清廷对于朱姓宗室的忌惮,黄立怎能不知道。唯恐民心生乱,那是宁杀错不放过。

  崇祯第四子朱慈焕隐姓瞒名,化名王士元,苟且偷生到七十五岁,可谓是人畜无害,可依然在康熙四十七年被凌迟处死。

  所以,一旦以朱三太子的身份露面于人前,这辈子就难逃清廷的通缉追杀,想苟着多活几年,也是极为困难。

  那时候可就是脑门锃亮,目标更明显不过,藏到哪里也不安全。就算是逃到海外,没准清廷也会派人追缉。

  逮到就凌迟啊,小刀子割肉,多疼,太特么疼了。

  但这些日子以来,黄立的心理又起了变化。

  一辈子或许是几十年,或许也就是几年,甚至是一两年。但只要活得畅快,不必东躲西藏、提心吊胆,未必就不完美。

  更重要的是,黄立对于明军的认同,对李来亨等人的敬佩,让他有了与抗清将士相近相似的思维。

  “甲申年,本公与皖国公率部经商洛驰赴襄阳,后又移师河南,京师却是没有机会前往。”袁宗第声音比较低沉,突然说到了往事,还偷看了黄立一眼。

  李来亨赶忙说道:“甲申年时,本公只有十几岁,随义父在陕北。”

  甲申年,李自成率军攻入京城,崇祯带着太监王承恩在煤山自缢。

  两位国公急着辩解,就是告诉黄立,你老爹上吊,不干俺们的事哈,俺们连京城都没去过。

  黄立眨巴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