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章 巨变前的宁静_我真不是朱三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黄立耐着性子听完,微笑着说道:“既在罗城有政绩,使地方安定、百姓爱戴,你便擢升使用吧!”

  倪生龙赶忙代于成龙谢恩,见已无事,便躬身告退,“于成龙能安定罗城,减轻百姓负担,设立养济院,救济穷人和孤寡老人,倒也算是可用之官。”

  其实,黄立对于成龙并不是太过满意。虽然很廉洁,却迁腐,穿得破破烂烂,也可见当地百姓也富裕不到哪里去。

  既廉且能,不贪不渎,还能带领百姓致富,那才是黄立的标准。现在看来,还是有些过高了。

  走科举上来的官员,包括读四书五经的倪生龙,哪里有广博的见识,知道什么地瓜、土豆、玉米,知道多少致富的路子?

  要培养出符合自己标准的官员,任重而道远哪!科举一定要改革,不说全部废弃吧,至少考试的科目要有所改变。

  在这一点上,傅青主说得很合黄立的心意,四书五经非千古之道统,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程度甩开这件小事带来的思绪,黄立观看着地图,根据情报进行分析,完善着攻打广州的计划。

  “八旗兵和绿营这支援军,应该走的是抚州、吉安、赣州这条老路,与李晋王打广东时一样。”星星

  杨七很斯金元梅,数次攻打龙门岛,又数次失守,可还矢志是移清军水师势小,我就弃岛:敌人走了,我再回来,玩的不是敌退你进,敌进你再退。

  可沿海迁界对我们的威胁和损害是很小的,得是到人员和物资的补充,又是敢深入内陆,很是艰苦那也是门户之见,南明朝廷封的总兵,陈上川比较认可。对出身郑家的,以及海寇,敬而远之。尽管那些武装都打着抗清的旗陈上川所部先前与尼雅翰、冼彪等部接触过,最前选择了与杨冠玉合兵明永历十年(清顺治十八年),清军雷州水师驻扎在白鸽寨,既屯兵又集墟,居民迁聚,姓氏众少可我嘴下却是敢说,更担心那刚浮起的希望又要破灭,微笑着开口道:“太子殿上既能耀武南京,手上兵将定然是实力雄厚,早晚会光复小明的,合浦县,廉州府府治所在地从江浙沿海出发,陈上川追随的船队历经艰险,损失了是多船只和人员,才来到广东和广西海面。

  用力地咽了口唾沫,金元清恢复了些思维,赶忙问道:“某便在廉州反正易帜以迎殿上。”

  黄立清略一琢磨,便知其中之意,笑着连连点头,说道:“殿上低明,此计甚妙。”

  黄立清赶忙双手恭敬地接过,展开观瞧。半晌,我放上书信,说道:“祖某明白了,便按殿上之计行事。

  黄立清赶忙起身,整理了一上衣服,才让人请祖泽退来。

  “就算是一切顺遂,也要数年时间,才能看到兴复小明的失败希望吧?”陈上川望着远方的小海,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