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三十四章 统合大势所趋_我真不是朱三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岳恭敬地应承,心里却有些担忧。毕竟,坚守茅麓山的是自己的父亲,面对清军的围攻,处于相当危险的境地。

  “本公派人去问一下,如果殿下交代种植的海外异种能够带土移栽,你便一并带走。”李来亨又想起一事,唤来亲兵去山寨询问。

  虽然颇有信心,但李来亨还是要以防万一。那些海外异种,可能对殿下非常重要,能搬走就尽量搬走。

  ………………

  古代军队的总数量只是考察战力的一个指标,更重要的则是披甲率。唐朝时能达到百分之六十,宋代据史料所载,更高达百分之七十。

  但现在,明军和绿营的披甲率却并不高。通常能达到三分之一,就已经是精锐部队;如果能达到一半以上,那就是精锐中的精锐了。

  比如夷陵清军,披甲率在三分之一左右。在巫山,李国英率领的川军,三万人马,披甲兵有一万两三千。

  而明军第一次攻打巫山时,总兵力有五万,可披甲兵的数量与川军基本相当。

  但经过夷陵、巫山两次歼灭战,再加上黄立北上嘉陵江的缴获,现在明军披甲兵已经达到三万五六千,增长了两倍还多。

  相比于这七家联兵的明军,荆国公王光兴的人马,就寒碜多了。

  六七千人马,披甲不到两千。如果再加上不孝子王戎旗所部,披甲兵也不过两千七八百。星星

  而这样的差距,还有将士们精神面貌的不同,荆国公王光兴等人是看在眼里,心中羡慕又惊诧的。

  但也仅此而已,这可是人家作战所得,是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

  “茅麓山有两万五六千人,巫山、奉节、云阳、万县、合州等地有五营兵,重庆五营人马……”

  荆国公王光兴扳着手指头算了一下,七部明军已经达到了将近六万,披甲率超过一半。

  “经过几次大战,兵力不减反增?”嫡子王世德微皱着眉头,说道:“补充了不少俘虏,恐怕会影响战力吧?”

  王光兴轻轻摇头,说道:“补充的俘虏应该不是很多,否则兵力不只是这个数量。两战歼敌近六万,俘虏怎么也有一半吧?”

  “况且,袁宗第、党守素等人率领部队收复了大宁、大昌,原来贺珍手下,投降了清军的那六七千兵,都被收拢进来,他们应该还是比较可靠的。”

  王世德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要是大哥的人马还在,咱们有近万人马,实力也算尚可。”

  王光兴挥了挥手,不想听这闹心的事情,可心里却甚是纠结愁闷。

  他已经来到了重庆,刘体纯等人甚是热情地款待,不仅安排了府宅,还调拔了一批粮草物资到忠县,犒劳王部官兵。

  但听了目前明军的情况后,王光兴可谓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己军实力较强,能够抵挡清军的进攻;忧的则是自己这点人马,实在是有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