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67章 撒马尔罕的使者_我只想安静的做个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個时代的医者中地位十分高,相当于医者中的泰斗,他号召下,各地的医者纷纷加入各地的县医院,或者府医院,为老百姓治病看病。

  国朝每月会给予一些俸禄,但是不多,大部分收入来自于医者自己开药制药,算是办公私合营。

  这是现如今大明缺钱,无法搞全面公立医院的权宜之计。

  “戴院使不愧医者匠心,朕会记着的。”

  戴原礼也不邀功,招呼都不打,又带着学子前去炮制药物,还吩咐学子们不准围观圣上,专心做自己手头的事。

  朱橚感叹道:“太医院有戴院使,乃是大明之福啊。”

  他说着,和朱允炆进入了医学院之中,烧起茶饼,询问抽调医者去组建医匠营之事。

  出乎朱允炆的预料,如今大明的太医院有许多医女。

  医女,在大明初期很多,甚至元朝也很多,明初的时候,男女之防没有那么浮夸,这是没有被程朱理学所禁锢的时代,而且民间对于风月之事十分热衷,各种银词戏曲层出不穷,许多文人墨客都爱好风月,女子也比较大气。

  朱允炆见了几个医女,都是性格和蔼,说话温柔,勾起了他前世对护士姐姐的乡愁。

  “医匠营,也可以带一些医女,专为包扎伤口,将士们受伤后,医者包扎难免粗手粗脚,医女比较细心,日后医学院也要多招一些医女,学习妇科和护理。”

  “护理?”

  朱橚愣了愣。

  朱允炆这才想起朱橚还不知道什么是护理学。

  当即将护理学知识,给朱橚科普了一番。

  “原来如此……”

  其实简单的护理学不是很难,主要就是给将士们消毒,包扎伤口,用热水煮过,高度烈酒浸染过的绷带包扎,还有就是一些基础的急救知识。

  这些知识大明早已有之,但是并未系统性的以学校的性质来教学。

  受限于华夏的传统。

  很多急救知识,都成了一家一户密不外传的秘方秘法,如今医学院就是要将这些知识全都传授出来,推广开来,让大明整体的医学在上一个台阶。

  皇家医学院出教材,先培训一批,再去各地的府学,县学,乡学教授新的医者,让他们在各地方州县开医院,渐渐的大明的医疗手段就能上一个新台阶。

  朱橚对于医学十分痴迷,闻言连忙拉着朱允炆,央求他将这些急救知识再说一遍,他立即记述下来……

  忙完这些,又视察了一番医学院给医匠营抽调的年轻医者,已是午间。

  朱允炆连饭都没来得及吃,就得知了一件要事。

  “陛下,宁王朱权紧急军情!”

  朱高煦带着一封奏折,急匆匆地赶来。

  朱允炆拿过这封奏折,翻开来看,这封奏折是八百里加急,通过驿站接力的方式传递过来,应当是两天前的奏折。

  他打开一看,也是皱起了眉头。

  辽东以北的蒙古诸部遭受雪灾,十分严重,牲畜冻死十余万头,足有六万多北元蒙古百姓遭殃,当地的北元蒙古部落头人,请求内附。

  而宁王朱权有带甲之士八万,也受到很大影响,当地流行起了“摆子症”,许多官兵打摆子,浑身寒冷,恶寒,最后满身发汗死去。

  宁王朱权请求朝廷派遣医者前去救治。

  朱允炆放下奏折,辽东遭受雪灾的部落,不出意外就是朵颜三卫的组成部分了,而辽东现如今流行的“摆子症”,看起来有些像是流行性感冒。

  通俗点说,就是这个时代的瘟疫。

  “马上给北平布政使司传令,抽调医者前去辽东,另外从燕,齐等地多购买煤炭,木柴,再从江南送一些柴火走水路,运到辽东去,务必保证宁王麾下大军不会挨冻。”

  朱允炆说道。

  朱高煦领命,又抬起头道:“陛下,肃王朱楧也给内阁上奏,甘肃也遭雪灾,来年必有蝗灾,请朝廷做好防备,此为就是,西北撒马尔罕之主帖木儿,已经统一西方之地数国,自称帖木儿大汗,其国在洪武年间两次朝贡,如今又派使者前来,已到了甘肃。”

  “哦?”

  朱允炆又皱眉。

  妈的,安南和朝鲜还没定呢,帖木儿也来凑热闹?

  本站网站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