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53章 陛下您不会祖坟冒青烟了吧_我只想安静的做个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理。

  若是搞个大明大剧院,让鸿胪寺的乐工,还有教坊司的那些舞姬过去表演节目,卖卖门票,能收不少钱。

  无论什么时代,大明都不缺少又闲又喜欢看热闹的有钱人。

  这个时代,没有电视手机,戏曲就是最大的娱乐。

  若是朝廷能够打个样儿,民间的此类活动,公司必定蓬勃发展,对于大明的工商业萌芽也有好处。

  朱允炆瞥了一眼朱棣,蜀王朱椿,周王朱橚,说道:“工部倒是可以接一些民生工程,如疏通漕运这类,民间要是有大财主修建房屋,也可以请工部的匠户前去修建,但是得给钱。”

  朱高煦眼睛一亮。

  他举起大拇指夸赞道:“陛下真是高啊,如此以来,工部的匠户也能得些工钱。”

  朱允炆淡笑道:“另外,我朝可以改建鸿胪寺,将礼部的一些匠户,还有宫中的一些乐户都派遣去组建大明皇家戏剧院,在其中定期表演戏剧,卖门票,平日里多多表演节目,朝廷有大型庆典,就在各处多开戏剧,给老百姓们义演,也算与民同乐了。”

  朱高煦大声道:“善策!”

  暴昭老成持重一些,闻言思索一番。

  他拱手道:“陛下,此事固然不难,但臣担心的是民间嬉戏荒废了务农,元朝时,北方山西,山东等地地方戏剧流行,老百姓为了听戏,甚至耽误农时,我朝官方开戏剧院,是否……”

  “哎!”

  朱允炆摆摆手。

  “老百姓听些浑曲儿俚戏,那不是老百姓的正常需求嘛,暴大人你平时一看就不喜欢听戏,老百姓忙活了许久,能够在村头听听戏,那是多少老百姓梦寐以求的事儿,为了听戏耽误农事,更说明文化下乡的重要性。”

  “这国家戏剧院,要编一些我朝故事,还有我朝新政故事,如免除人头税的好处,摊丁入亩的好处,在各地传唱,还有我大明初代英烈,为大明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都写成戏曲,在各地传唱,好教老百姓知道诸大明英烈之勇。”

  齐泰微笑着抚了抚胡须,和黄子澄等人对视一眼,眼中极为欣慰。

  大明这种活动其实搞过不少,洪武皇帝朱元璋在的时候,为了宣传大诰,还在全国各地搞过背诵大诰的比赛,获得第一名的农民还被朱元璋亲自接见。

  暴昭闻言,也就不再说话,他也欣慰道:“若是朝廷各部都能想办法开源节流,我朝的确是可以省下一大笔开支。”

  “就俸禄而言,今年秋税快收完了,除去各地的赈灾,救济,秋税抵不了俸禄,但是我陛下您开源节流,宫里放出去数千宫女,我朝光是内廷的耗费就少了五万两银子,如今从别处找补,朝廷各部官员的俸禄不仅补齐了,甚至还有些结余……”

  暴昭唏嘘不已。

  朱棣也是感慨地瞥了朱允炆一眼。

  自己这个大侄子,在搞经济上的确是有两把刷子。

  如今大明朝廷,总算是不会拖欠官员俸禄了。

  朱高煦闻言笑道:“暴大人,那是自然,陛下在外地游历一番,不仅不准地方耗费金银接待,还自己倒贴了不少银子在各地修建学校,就拿凤阳来说,陛下可是专门拿出三十万两银子,为凤阳各地打水井,兴修学校,并且在凤阳移民,沿途还杀了不少贪官污吏,所得金银一并供给地方修学校,为百姓做实事,陛下之贤德,古来也少见啊。”

  朱高煦倒不是拍马屁。

  而是朱允炆所作所为,和以前的皇帝比起来的确有所不同,就连爱民如子的朱元璋,都没有做到像是朱允炆这般,把自家老祖的祖坟都挖了,从中间搞出金银来给凤阳老百姓谋福利……

  暴昭疑惑道:“凤阳府连年遭灾,从哪里来的三十万两银子呢?”

  齐泰也道:“是啊陛下,凤阳府如此富庶?”

  “您莫非……”

  齐泰心里有了些不好的预感。

  他们可是知道,朱允炆在最富庶的扬州府,也不过才捞了三四万两银子。

  一个连年遭灾的凤阳府,三十万两!?

  陛下您不会祖坟冒青烟了吧!

  本站网站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