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04章 皇后真是朕的贤内助_我只想安静的做个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消彼长,他们隐匿一分良田,朝廷的收入就减少一分,长期以往,国家法度何在,赋税也就成了空壳。

  最主要的是,很多杀人犯,或者重犯犯了事,花钱买度牒成为僧尼道士,隐匿罪过,他这个刑部尚书十分气愤,长此以往,僧尼道士就成藏污纳垢之所了。

  而夏原吉则是让朝廷关注商税还有海贸。

  “海贸啊,这个侍郎夏原吉的眼光不错……”

  朱允炆忍不住拿出那份奏折仔细看了看。

  他其实是从明州和广东等地的秘教叛乱讲起,以明州为例,明州许多秘教香主,是靠着走私海贸发财的,从江南地区收购吴布,还有瓷器,漆器,卖去倭国和南洋,再从那边收购香料,胡椒等物品贩卖回来,赚取暴利。

  他们结为香社的原始资本,几乎都是靠海贸走私。

  在元朝时期,就曾经进行过很多次海禁,为的是官方垄断贸易,但是仍旧屡禁不绝。

  大明有几个富商大家族,比如沈万三家族,就是靠着海贸起家的,这类家族在南方还有许多。

  如今北方陆地丝绸之路被北元阻隔,导致海贸比起以往更加重要,朝廷掌控不到的地方海船走私十分猖獗,顺便带动了各处秘教,夏原吉建议朝廷应该关注海贸,要么组织官方的船队和西番诸国贸易,要么就多设立市舶司收取商税,增加沿海卫所人手,缉私查税。

  他有理有据,从南宋和元朝时期的海贸获利讲起,再言说如今大明海贸的重要性。

  大明初期,因为敌人都在北方陆地,海洋无暇顾及,于是海贸存在一个空档期,无论是泉州市舶司还是广州市舶司,吞吐量和监管,收税都大幅度减少,洪武皇帝虽然派遣了得力太监去监管,但是走私海贸仍旧猖獗,甚至可以说是猖狂。

  随着中西方被北元蒙古人阻隔陆地道路,大明的吴布,丝绸,瓷器,茶叶,在西番诸国越来越贵,同时西番诸国的胡椒香料,在大明也越来越贵,一艘海船走私茶叶去西番,转手卖了带香料回来,获利能达到数万两白银。

  十艘船就是数十万两白银!

  若是朝廷不管海贸,放任民间私贸,久而久之,百姓没有缴税意识,而且商路就被民间这些海盗性质的海商霸占了,难免会出现庞大无比的海盗头子,垄断南洋海贸,朝廷也会少了一个极大的赋税来源。

  朱允炆看的拍案惊奇。

  这个夏原吉的观点十分正确。

  大明现在陆地贸易不通,和西方交流被蒙古人阻隔,导致海贸获利成倍增长,此时的南洋已经出现了好几个巨盗,垄断港口收税,赚取巨额利润。

  胡椒香料这些东西,在大明市场巨大,根本不缺卖。

  而大明的茶叶丝绸瓷器,运过去也是哄抢,运的越远越赚钱。

  元朝时候,蒙古人用大量色目人当官,那时候的陆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