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73章 天厌_犁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距离太子河北岸的那场血战已经过去了两日。

  但现在太子河上的浮尸还飘在水面上,将整条河都染得赤红。

  又因为太子河从这里绕了一个大弯,然后自此向北,继而向西穿过襄平北城。

  所以在这个大转弯的地方,从中游飘荡下来的尸体直接阻塞了河道,密密麻麻。成片成片的乌雅嘎吱嘎吱的盘旋其上,享受着盛宴。

  太子河南岸的营地,也是高句丽人从长白山河谷地前出的出口,压抑笼罩着营地,连旗帜都低垂着。

  如今这里的主人还是高句丽人,只是再不是渊大乙了。

  渊大乙并其子和一众高句丽将皆战殁于北岸了,那一场血战后,高句丽战死六千精锐,投水者不计其数,最后能向泰山军投降的,只有少少的四千人不到,可见这一战多么惨烈。

  而这一战最大的失策不是高句丽北岸军没建筑壁垒,也不是大角鹿因怒出击,使得北岸全军无首。

  此战最大的错误就是渊大乙东施效颦,凿断了那八座浮桥。其后果不仅仅是断了北岸全军的后路,造成最后被聚歼。更重要的是,他阻截了刚刚赶至此地的故国川王的大军去支援过去。

  是的,故国川王的大军来的很快,要比计划中更早一日抵达出山口。

  但他们来得再快,还是晚了一步。

  看着被凿断的浮桥,听着对岸国人的凄厉惨号,时高句丽大王故国川王痛呼一声,晕厥了。

  就这样,战事再不能改。

  出山城时的五万大军,还未抵达襄平就已经折了两万。

  昨日故国川王醒了,然后就召开了全体国族的军议。

  在军议上,军内贵族分成了两部。

  其中随军的扶余神祭祀大呼天不瞩我高句丽,这次大败就是对我们的警示,我们应该即刻拔营撤回山城。

  用这个祭祀的话说,此百年不是我们高句丽人的时代,我们的时代将在下一个百年。

  高句丽是一个去蒙昧未远的社会,祭祀在国内的影响非常深,所以当扶余神大祭祀说出这番话后,动摇了很多贵族的决心,于是他们纷纷劝说故国川王撤兵回师。

  这个时候故国川王一直阴沉着不说话。

  另外一个负责祭祀高神的主祭理解了王的心意,出来说了这样一番话:

  “天的意志不可测,凡人总是去用自己的心意去揣度,所以往往做错了事。而这一次的确是天对高句丽的警示,但这也是一次考验,只有能度过这次考验才能证明我们有能力具有这肥沃的辽东之土。”

  在高句丽的宗教世界里,有两个绝对的派系。他们一个祭祀扶余神,一个祭祀高神。

  扶余神的祭祀团是当年随高句丽的祖先朱蒙一起出来立业的。所以这些人自一开始就是和高句丽王族平起平坐。他们一个代表着族人的现实世界,一个阐释了国人们的精神世界。

  但世俗与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