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9章 国号_犁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户。这就是王莽肇命于新都。

  之后王莽一步步加九锡,代汉而立,建国号为新。

  王莽取新为国号当然也有新制度、新气象、新朝之意,但更重要的是新为汉室对王莽的赐封,所以以新为国号,正说明他继承的是汉的正统。

  而后面刘秀再立国号为汉,那就是恢复前汉正统,这就没什么说的了。

  所以到这里已经可以看出,所谓立国号的背后不是立什么,而是为什么要立这个。

  你用什么国号就意味你的法统来源,这是一点容不得马虎的。不是说你在哪里发迹,还是受封为什么公侯,就自然沿用的。

  举个例子,司马昭当年一开始被曹魏封爵,可是新城乡侯,日后封为高都公。但为何司马昭不愿意领高都公呢?他为何后面让曹髦封自己为晋公?

  就是因为前者封他,他后面篡命就代的是曹魏了。因为高都公是曹魏封他的,他以后立的朝代也该叫高朝。

  但偏偏司马昭不愿意如此,因为他认为魏还算不得天下之主,只有汉才是。而他要继承的自然是汉这个一统王朝。

  那这个和他请立晋公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司马昭用的是那条自乱世就广为人所知的谶言:

  “代汉者,当涂高。”

  对这条谶的不同解释,成就了不同人的命运。

  袁公路觉得涂为路,而自己字公路,自以为名与字皆应谶,恰好他又从孙坚手里得到了汉朝的传国玉玺,于是自诩天命。

  而曹操非要从汉室那里弄一个魏国,也是因为认为当涂高者,魏也。因为古代天子、诸侯宫门之上巍然高出的楼观,称阙或观;因其巍然而高,也称魏阙;“当涂而高”,即当着大道的高大建筑物,“魏阙”正是如此。

  所以曹操称魏国,表面看是他击败袁氏夺得冀州,居于邺。邺又原是汉朝的魏郡治所;但其实质就是为了迎合“代汉者当涂高”的谶文。

  而到了司马家这里,他们同样对这条谶文做了不同解读。

  这条解读就是司马昭一开始被封为高都公。高都有城中当涂而高的楼台,正仿佛于“当涂高者,魏”,则司马昭之封“高都侯”,继承的仍是“代汉者当涂高”的谶文。

  但因为魏也是高,那他司马昭要想证明自己比魏更有资格继承汉的正统,那就要比他更高。而晋就是进也,引申之,晋又有了上进、前进一类的美义。

  所以司马昭专门跳出晋这个作为国号,就是在讲自己比曹魏更受天命,理应继续汉统。

  不懂政治的人或者如在场的丁盛这些武夫肯定会对这一套嗤之以鼻,不就是个国号吗,至于这么玩弄文字,大丈夫所不取。

  但实际上他们不知道,国号从来就是和法统有关。一个政权的国号就反映着你的法统来源。

  那法统为何重要呢?它实际上是为了名正言顺的统治,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