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16章 红薯+土豆=盛世?_大明:由检看好了,哥只示范一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由校来到大殿,升座之后,宫人很快便将徐光启传召而来。

  “臣徐光启拜见陛下,谢陛下赐食。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徐光启进殿后跪倒叩首。

  “徐爱卿免礼,赐座。”朱由校抬了抬手,命宫人搬来绣墩。

  徐光启谢恩之后,在绣墩上斜签着坐下。

  “徐爱卿力请用红夷大炮帮助守城,朕深以为然。”

  朱由校沉吟着问道:“朕还知徐爱卿博究天人,皆主于实用。除红夷大炮外,还有何富国强兵化民之策,徐爱卿尽管说来。”

  徐光启被皇帝宣召,很是有些迷惑不解。

  天启继位后,徐光启并未得到重用,他也以志不得展,两次藉病辞归。

  徐光启怀着猜测和忐忑的心情入宫,却是先得了皇帝的赐食,已是极大的荣耀和体恤。

  现在,听到皇帝赞同他用红夷炮的建议,并给予“博究天人”的高度评价,并请教富国强兵化民之策,徐光启一时心情激荡,不知怎么说才好。

  朱由校让宫人给徐光启奉上茶水,他则面带微笑,似是鼓励,也似是期盼地望着徐光启。

  徐光启强自平复心情,思索了一会儿,拱手奏道:“微臣以为,生民率育之源,乃国家富强之本……”

  农业为富国之本,正兵为强国之基,这就是徐光启禀持的治国理念。

  新鲜吗,一点都不新鲜。

  农耕国家嘛,随便找个官员来问,几乎都能说出这个答案。

  但答案是相同或一致,可实现的方法呢,又有几个人能将实用来阐述这虚的理论?

  而相对于数学、天文、历法,乃至军事,徐光启都有研究,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他最想编撰的,却是一本农书。

  这本农书在历史上很有名,叫做《农政全书》。

  现在,书稿还只是存在于徐光启的头脑之中,官场不顺,他请辞而去,也是想集中精力,完成这本富国安民的农书。

  徐光启开始讲得有些粗略,可看到少年皇帝没有厌烦之色,反倒是听得认真,不时微笑颌首时,他受到了极大的鼓励,说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细。

  “水利为农之本,无水则无田。西北有广阔荒地弃而不耕;大量粮食由漕运转输,耗费惊人……”

  在北方实行屯垦,以期扭转南粮北调的问题,借以巩固国防,安定人民生活。

  出发点是好,但小冰河期将临,恐怕难以实现。

  朱由校有自己的判断和想法,但对徐光启的思路却还表示赞赏,颌首称善。

  “臣曾作《甘薯疏》……甘薯所在,居人便是半年之粮……”

  干叔叔?还亲大爷呢?

  朱由校眨巴眨巴眼睛,突然眸光一闪,抬手打断了徐光启,稍显急切地问道:“徐爱卿作《甘薯疏》,朕怎没看到?另外,这个甘薯,由何而来,长的什么样子?”

  徐光启拱手答道:“《甘薯疏》乃臣于万历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