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章 闻战而喜_从黄巾小兵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集市,这一看更是感觉县城的变化好大。

  眼花缭乱地逛了一圈,买了东西回到张府。

  张家书房。

  张开问女儿:“那廖元俭对你可好?”

  张紫嫣道:“父亲,夫君对我极好。”

  “那就好,那就好。”旁边张母哭道,“我可怜的嫣儿,都怪你父亲,硬要你嫁给那军汉,可苦了我的儿了。”

  “哼,

  妇道人家,你懂什么?”张开斥道,“嫣儿不嫁给那廖元俭,你还有如今这好日子过?”

  “你不看看那文家、李家,如今别说没人愿意伺候他们,就连柴火都没人愿意卖给他们,今后怕不要自己去砍柴。”

  “没人愿意给他们做雇工,现在连家中夜香都要自己动手洗,难道你愿意过那种贱民都不如的生活?”

  早早把女儿嫁给廖化,张开觉得他实在是太英明了,如今这城里,虽然大同军对他们一视同仁。

  可百姓们却在无形地孤立县里的世家大族。

  往日里有人担着柴火来卖,现在没人愿意卖给他们了,哪怕加钱都没用。

  往日里有奴仆洗衣烧饭,现在就连倒夜香都要自己来了。

  还别说,据他了解,那些大族里的人已经开始受不了了,有部分人已经决定去领取新的户籍,全面加入大同军治下。

  另一边,张紫嫣安慰着母亲:“娘,孩儿真的没事,孩儿现在过得很好,夫君每日还教导孩儿读书写字,这是我喜欢的生活。”

  “哎,大同军这是得了民心啊,刚才我出门看了,不说那些原来的士卒,就连刚成立的农兵都闻战而喜,我看啊,这大同军不定能成事,那样的话,我们张家可就发了。”张开一脸憧憬。

  ——

  另一边,楚歌却是不知道城中人心变化,他此刻已经坐船西上。

  秭归西去是巫县。

  巫县的人怕是想不到,此地后世会因为一首诗而出名。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诗中的巫山,所在地正是巫县,而后世,巫县更是因此改名为巫山县。

  原本在楚歌的想法中,秋粮收获之前是不准备动手的,他需要用这几个月打基础,尤其是培养内政人才。

  大同军大势未成前,世家大族必与他势同水火,不是没有选择,肯定不会让族内人才为他所用。

  如果他不培养出自己的内政人才,那么就算打下地方都没人治理。

  另外,战争也不是想打就打,想停就能停的。

  巫县还好,乃至白帝城所在的鱼复县也好。

  前者和秭归一样属荆州南郡,后者虽属巴郡,可却是巴郡最靠东的县城。

  两县和秭归一样都没有出名的世家。

  而一旦过了鱼复,世家大族就多起来了。

  他如果继续出兵攻打,势必会碰上强烈的反抗。

  因为巴郡产盐,盐巴盐巴的称呼就是这样来的。

  大同军一旦开始出兵巴郡,那些占据山中盐泉的世家大族,必定招募乡勇进行反抗。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大同军战事不利还好,一旦战事顺利,害怕被掌控盐道的益州其他家族,都可能会加入反抗阵营。

  “还好有张修这个小伙伴,替我挡住了很大一部分压力。”

  历史上张修发动的这次五斗米道叛乱,可是持续到刘焉入川才停止的,而刘焉入川是在四年后。

  楚歌心想:“四年时间如果还不能全据益州,我怕不是要洗洗睡了。”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