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心智_三国之小兵传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营,找了董白才求来的那点粮食”

  众人闻言一起傻了眼,宗正嘴快不由得失声道:“那岂不是糟了,要是粮食不够了的话,岂不是大军要乱起来。”

  “朕担心的就是这件事,一旦大军乱起来,刘岩必定会趁机而动,到时候那可就麻烦了,朕的安危不能保,十有八九要被刘岩挟持,至于诸位大人怕也是逃不过,我更担心的是诸位大人,刘岩还不会伤害朕与皇后,最多也不过将我监禁起来,但是诸位大人却是就怕刘岩不会留诸位大人来帮我。”刘协叹了口气,脸色不由得阴沉下来,这个担心却是真的,刘岩早就扬言要让刘协成为光杆,不然这些大人们如何会领着全部的家眷出来,不也是生怕刘岩和他们算账吗。

  众人沉默起来,谁也没有好办法,从雒阳出来便已经知道,如今这一路危险得很,刘岩已经让人攻占河南尹和河内郡了,这一路往豫州,其实就是走的刘岩的地盘,也亏得天子和刘岩达成协议,但是安全勉强可保住,只是这粮食又该去哪里弄,刘岩三千近卫营那是精锐之中的精锐,谁敢乱来,惹得刘岩进攻,到时候谁也跑不掉。

  见刘协一脸的苦恼,众人便辞别了刘协,径自出去之后,将所有的臣工都集合起来,这才开始商议,将这事情给众人一说,特别是刘协的那番话,让众人一下子都傻眼了,谁也没有注意,这可就要准备饿肚子了,又能坚持几天?

  还是延尉吴纲比较有决断,脸色变换了好半天,心中也有了些猜测,加上本身他是没有太多的家眷,所以只是略作沉吟:“如今之计,只要将诸位的下人和仆役全部赶走,只留下各自的家人,这样一下子就少了四五千人,这样一来,粮食应该就能制成的久一点,如果在加快行军的话,应该能在半月之内赶到豫州,到了豫州就不用忧愁粮食了,这也是唯一的救命之策。”

  吴纲话音落下,众人便是一阵迟疑,毕竟没有了那些下人和仆役,他们怎么还有安逸的生活,指望那些兵卒是不可能的,所以一时间也没有人符合吴纲的话,但是不代表不明白吴纲说的办法是对的。

  此中有一人一直默不作声,这些天来便是冷眼旁观,此人便是许邵,许邵字子将。汝南平舆人,当时著名人物评论家,据说他每月都要对当时人物进行一次品评,人称为“月旦评”,曾经评价曹操为“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许邵年轻时便立名声,有节操,喜欢品评人物,赏识不少人。如樊子昭和洽,都有名于当时。最初任郡里的功曹,太守徐璆很敬重他。府里听说许劭为功曹,没有不改变操守,谨饰言行的。同郡人袁绍是公族豪侠,自濮阳令离职回家,车马徒众,十分豪华,但等到准备进入汝南境内时,却把宾客等打发走了,说:“我这样的车马装束,难道可以让许子将看见吗?”于是就只乘着一辆车子回家。许劭曾经到颍川,与他同游的都是一些有道德学问的长者,只有他不去看望陈寔。而陈蕃的妻子去世后回乡安葬,乡里人都去参加葬礼,只有许劭没有去。有人问他是什么原因,许劭说:“太丘(陈寔)道术太广,太广就难以周到;仲举(陈蕃)性情严峻,严峻就不能通达。所以我不去。”他品评人物大都如此。

  这便是说此人识人之明,汝南人:“平舆渊有二龙。”,劭从祖敬,敬子训,训子相,并为三公,相以能谄事宦官,故自致台司封侯,数遣请劭。劭恶其薄行,终不候之。劭邑人李逵,壮直有高气,劭初善之,而后为隙,又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请收藏:https://m.qm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